粤昔南昌尉,志存匡社稷。
上书纠时宰,孰云非臣职。
汉网已弛纲,颠木难再植。
明哲早见几,冥鸿避矰弋。
隐迹吴市门,学道此山侧。
岂同养生家,脩鍊资服食。
旁有濯缨池,丹井字并勒。
昔人骖鸾去,无从辨虚实。
药苗长几何,求之或可得。
酌酒坐高岑,浩歌泻胸臆。
粤昔南昌尉,志存匡社稷。
上书纠时宰,孰云非臣职。
汉网已弛纲,颠木难再植。
明哲早见几,冥鸿避矰弋。
隐迹吴市门,学道此山侧。
岂同养生家,脩鍊资服食。
旁有濯缨池,丹井字并勒。
昔人骖鸾去,无从辨虚实。
药苗长几何,求之或可得。
酌酒坐高岑,浩歌泻胸臆。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古代官员对国家的深切关怀与忠诚,以及他隐居后的学道修行生活。诗人通过对比“上书纠时宰”的积极作为与“汉网已弛纲,颠木难再植”的无奈现实,展现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反思。同时,也借由“明哲早见几,冥鸿避矰弋”表达了对明智之士能够洞察先机、远离世俗纷扰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隐迹吴市门,学道此山侧”,则展现了主人公在繁华都市边缘寻求精神寄托和心灵归宿的过程。这种对自然与道的追求,与“岂同养生家,脩鍊资服食”形成对比,强调了其修行的深度和目的并非仅仅局限于肉体的保养,而是更深层次的精神修炼。
“旁有濯缨池,丹井字并勒”描绘了修行之地的环境之美,以及历史遗迹的庄严,暗示着这里曾是高人隐居修行的地方,留下了许多值得后人追寻和学习的痕迹。
最后,“昔人骖鸾去,无从辨虚实”表达了对古人成仙故事的感慨,以及对自身能否达到同样境界的疑问。“药苗长几何,求之或可得”则体现了对修道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的思考,以及对最终目标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以深沉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理想生活的不懈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自然之道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