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谁遣降精魂,气应潜龙道自存。
玄女式中消日月,春明门外转乾坤。
诸王决计戡多难,睿主应期即至尊。
天命有归赤符后,遗风犹记老人村。
长□谁遣降精魂,气应潜龙道自存。
玄女式中消日月,春明门外转乾坤。
诸王决计戡多难,睿主应期即至尊。
天命有归赤符后,遗风犹记老人村。
这首诗名为《延祥观》,作者是金末元初的杨奂。诗中表达了对道教文化的敬仰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沉思考。首句“长□谁遣降精魂”可能是在赞美延祥观中的仙灵或道教信仰的力量,暗示着观中蕴含着神秘而崇高的精神力量。接下来,“气应潜龙道自存”描绘了道教理念中的阴阳变化和自然法则,强调内在修养与外在道法的和谐统一。
“玄女式中消日月,春明门外转乾坤”两句,通过神话传说中的玄女形象,象征着观中修炼者能够影响天地时序,具有扭转乾坤的神奇能力。诗人借此表达对延祥观及其教义的尊崇,认为其能带来福祉和变革。
“诸王决计戡多难,睿主应期即至尊”则转向现实政治,暗指统治者应当汲取延祥观的精神智慧,以坚定的决心解决国家面临的困难,实现君主的至高无上。
最后两句“天命有归赤符后,遗风犹记老人村”,预言国家的未来将遵循天命,回归正道,而延祥观的教诲和精神将在民间流传,成为历史的记忆。
整体来看,这首诗融合了道教哲理与现实政治,展现了作者对延祥观深厚的情感和对其教义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