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吴锦雯司李以诗见怀短章答之·其二》
《吴锦雯司李以诗见怀短章答之·其二》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贝叶勤翻案牍边,消残苦乐对高天。

灵光万丈无寻处,端水清清到几筵。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释今无所作,名为《吴锦雯司李以诗见怀短章答之(其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宇宙以及心灵世界的独特见解。

首句“贝叶勤翻案牍边”,以“贝叶”象征佛教经典,暗含着对知识与智慧的追求。同时,“案牍边”则暗示了日常事务与责任,体现了诗人在忙碌生活中对精神世界的不懈探索。这一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在繁忙的世俗生活中,诗人依然保持着对精神世界深入探索的热情。

第二句“消残苦乐对高天”,将人生的喜怒哀乐比作云烟,随风而逝,最终归于平静。面对这无常的人生,诗人选择以一种超脱的态度去看待,将一切情感都寄托于“高天”,寓意着对更高层次精神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第三句“灵光万丈无寻处”,进一步深化了对精神世界的探索。这里的“灵光”象征着内在的智慧与光明,它虽存在于内心深处,却难以捕捉与描述。诗人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对内在精神世界复杂且难以言喻的感悟。

最后一句“端水清清到几筵”,以“端水”比喻内心的纯净与清明,水流至“几筵”,象征着这种纯净与清明能够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影响着周围的人与事。这不仅是一种自我修养的体现,也表达了诗人希望将这份纯净与清明传播给更多人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描绘,以及对精神世界深刻思考的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哲学思考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诗中充满了对人生、宇宙以及心灵世界的深邃洞察,既富有哲理又不失诗意,是明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病起二首·其一

春风散顽阴,我亦除积痾。

客居有园林,得暇辄一过。

残梅雪尚积,曲沼春已波。

傥或不近酒,如此推迁何。

(0)

贾村三首·其三

涨河秋水日浑浑,独放扁舟过贾村。

记得尘沙厌为客,初浮清汴出都门。

(0)

和张子寿晚春

东风作恶也轻佻,断送残红四散飘。

自是春愁浑未解,不堪诗句苦相撩。

冥濛薄雾迷归燕,料峭馀寒入敝貂。

斋阁但知弃一醉,尽教窗雨夜萧萧。

(0)

寄木尉君任

江湖萍梗漫流连,邂逅天涯独慨然。

老去鲍昭非俊逸,古来梅福是神仙。

一樽笑语浑如梦,两地音尘动隔年。

有底楼台堪寓目,平芜千里夕阳天。

(0)

送何亨老出守泰州

海陵人说毗陵好,太守当年迥不群。

新命而今分竹去,欢谣何似隔江闻。

簿书幕下人谁任,尊俎楼头客自醺。

千骑固应知体国,古来畎亩不忘君。

(0)

寄三十九兄

伊昔初分袂,于今几度秋。

鹓行惭北阙,雁序忆南洲。

湖海谁招隐,尘沙独倦游。

平生一樽酒,好在谢公楼。

(0)
诗词分类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诗人
陈亮 王观 吴澄 王逸 高拱 薛涛 完颜亮 李隆基 明本 杨广 陆云 李渔 李杰 程颢 袁崇焕 沈括 王同祖 费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