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思何悠悠,堂深澹孤烛。
遥情续更漏,流光变春服。
道拙幸逢时,名微耻怀禄。
青云有脩程,所向贵知足。
不读老氏书,何以蠲殆辱。
客思何悠悠,堂深澹孤烛。
遥情续更漏,流光变春服。
道拙幸逢时,名微耻怀禄。
青云有脩程,所向贵知足。
不读老氏书,何以蠲殆辱。
这首明代诗人顾璘的《客居杂言七首(其二)》描绘了客居他乡的游子内心深处的思绪。"客思何悠悠",开篇即表达出诗人远在他乡的绵长思乡之情,"堂深澹孤烛"则通过暗淡的烛火映照出室内的寂静和孤独,进一步渲染了客居的寂寥氛围。
"遥情续更漏",诗人借夜晚的滴漏声寄托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流光变春服"暗示时光流转,春去秋来,寓示着岁月的流逝和个人境遇的变迁。"道拙幸逢时",诗人以谦逊的态度表达了自己虽然才智平庸,但庆幸生逢太平时代,"名微耻怀禄"则表明他虽名声不大,却不愿仅为了俸禄而违背本心。
最后两句"青云有脩程,所向贵知足",诗人强调追求仕途应有明确的目标,但更看重内心的满足,不为名利所累。"不读老氏书,何以蠲殆辱"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老子哲学的理解,认为只有研读道家经典,才能消除烦恼,避免世俗的屈辱。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以及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怀念。
石涧潺潺楚江曲,上有猗猗万竿菉。
天风时来起众音,如金如玉皆无心。
萦回成文妙天下,物理相资不相假。
听之未足观有馀,春云匝地秋天虚。
我行潇湘数千里,此景随人何迤逦。
谁其图者琴川翁,造化又在生绡中。
披图忽忆旧游处,九疑如烟水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