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册相从祇一童,林间终日饱松风。
小窗面野容山入,曲圳分溪与沼通。
定有裔孙寻远祖,尽教智叟笑愚翁。
绝怜樗里无标致,一墓何须夹二宫。
挟册相从祇一童,林间终日饱松风。
小窗面野容山入,曲圳分溪与沼通。
定有裔孙寻远祖,尽教智叟笑愚翁。
绝怜樗里无标致,一墓何须夹二宫。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山林间的悠闲生活和心境。开篇"挟册相从祇一童,林间终日饱松风",隐者手持书册,与自然为伴,在林中度过整日,感受着清新的山风。
接着"小窗面野容山入,曲圳分溪与沼通",诗人通过小窗观赏外面的田园美景,山川湖泊尽收眼底。这种宁静的生活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下两句"定有裔孙寻远祖,尽教智叟笑愚翁"表达了诗人对后代可能会来探寻先祖遗迹的期待,同时也希望自己的智慧能让那些不解事理的人感到快乐。
最后"绝怜樗里无标致,一墓何须夹二宫",诗人表达了对古人墓葬简朴而不求奢华的赞美之情。一座墓碑就足矣,无需过多的装饰和复杂的建筑。
整首诗通过平实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生活、智慧和生命终极价值的深刻感悟,是一首颇具哲理的山水田园诗。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