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年厌粱肉,颇觉道气浑。
孟春奉斋戒,敕厨唯素飧。
淮南地甚暖,甘菊生篱根。
长芽触土膏,小叶弄晴暾。
采采忽盈把,洗去朝露痕。
俸面新且细,溲摄如玉墩。
随刀落银镂,煮投寒泉盆。
杂此青青色,芳草敌兰荪。
一举无孑遗,空愧越碗存。
解衣露其腹,稚子为我扪。
饱惭广文郑,饥谢鲁山元。
况吾草泽士,藜藿供朝昏。
谬因事笔砚,名通金马门。
官供政事食,久直紫微垣。
谁言谪滁上,吾族饱且温。
既无甘旨庆,焉用品味繁。
子美重槐叶,直欲献至尊。
起予有遗韵,甫也可与言。
经年厌粱肉,颇觉道气浑。
孟春奉斋戒,敕厨唯素飧。
淮南地甚暖,甘菊生篱根。
长芽触土膏,小叶弄晴暾。
采采忽盈把,洗去朝露痕。
俸面新且细,溲摄如玉墩。
随刀落银镂,煮投寒泉盆。
杂此青青色,芳草敌兰荪。
一举无孑遗,空愧越碗存。
解衣露其腹,稚子为我扪。
饱惭广文郑,饥谢鲁山元。
况吾草泽士,藜藿供朝昏。
谬因事笔砚,名通金马门。
官供政事食,久直紫微垣。
谁言谪滁上,吾族饱且温。
既无甘旨庆,焉用品味繁。
子美重槐叶,直欲献至尊。
起予有遗韵,甫也可与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的田园生活和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开篇“经年厌粱肉,颇觉道气浑”表明诗人长时间内心倦怠物质欲望,开始体会到道家的清净之气。接着“孟春奉斋戒,敕厨唯素飧”则是说在初春时节,诗人遵守佛教的斋戒,只食用简单的素食。
下文“淮南地甚暖,甘菊生篱根。长芽触土膏,小叶弄晴暾。”写出了淮南地区春天温暖的气候以及植物的生长景象,其中“甘菊”指的是春天里开花的菊花。
接下来,“采采忽盈把,洗去朝露痕。俸面新且细,溲摄如玉墩。”则是诗人亲手采摘蔬菜,将其清洗干净,准备食用,形容它们新鲜而细腻,如同美玉。
“随刀落银镂,煮投寒泉盆。杂此青青色,芳草敌兰荪。”这几句描写了诗人将蔬菜切割后放入冷泉水中煮制的过程,以及自然界中青翠欲滴的植物与芳香的野花相互竞秀。
“一举无孑遗,空愧越碗存。解衣露其腹,稚子为我扪。”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自己节俭生活方式的自豪,以及孩子们天真的帮助。
随后的“饱惭广文郑,饥谢鲁山元。况吾草泽士,藜藿供朝昏。”则是对历史上食不果腹的儒雅之士表示同情,并且表明自己虽然生活朴素,但也能自给自足。
“谬因事笔砚,名通金马门。官供政事食,久直紫微垣。”这里诗人提到了自己的文学成就和在朝廷中的地位,以及通过处理政务得到的俸禄。
紧接着,“谁言谪滁上,吾族饱且温。”表达了对家人的关心,即使外界有诽谤的声音,但家中仍旧温暖而充实。
“既无甘旨庆,焉用品味繁。子美重槐叶,直欲献至尊。”诗人在这里表示自己没有过多的奢望,只是希望能将最好的东西呈给最高的尊者,即皇帝。
最后,“起予有遗韵,甫也可与言。”则是在表达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以及愿意与同道中人交流思想和情感。
云漫山若没,海涨地如沉。
人已苦卑湿,天犹容众阴。
非关河伯滥,自是雨师淫。
上有太阳在,何当一照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