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峰头铁笛声,飘然秋思与同情。
拨开落叶通泉细,喝破浮云放月明。
石气欲吹诗骨冷,天风如化羽衣轻。
举头不敢舒长啸,恐有林间宿鸟惊。
何处峰头铁笛声,飘然秋思与同情。
拨开落叶通泉细,喝破浮云放月明。
石气欲吹诗骨冷,天风如化羽衣轻。
举头不敢舒长啸,恐有林间宿鸟惊。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宿于小石洞时的景象和感受。首句“何处峰头铁笛声”以悠扬的笛声起兴,引发诗人对秋意的共鸣和思绪飘渺。接下来,“飘然秋思与同情”表达了诗人对秋景的深深感触,以及与自然的同情感怀。
“拨开落叶通泉细”写诗人轻轻拨开落叶,发现泉水潺潺流过,细节生动,展现了环境的宁静与幽深。“喝破浮云放月明”则通过想象,仿佛笛声穿透云层,让月亮更加明亮,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石气欲吹诗骨冷,天风如化羽衣轻”运用拟人手法,将山石的冷硬与天风的轻柔对比,暗示诗人内心的清冷与心境的超脱。最后,“举头不敢舒长啸,恐有林间宿鸟惊”以谦逊的姿态收尾,诗人不敢放声高歌,唯恐打扰到栖息的林中鸟儿,流露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和谐共生的意识。
整体来看,这首《夜宿小石洞》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静谧与诗人的心境,展现出诗人与自然的交融,以及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周生湖海士,结交轻黄金。
匣里双龙剑,天边明月心。
浪迹东南隅,眷言桂树岑。
冷水漱吾齿,清风吹我襟。
有时幽兴发,往往动孤吟。
浮云万里来,当窗散其阴。
梧桐固佳树,翡翠信珍禽。
万古此真意,嗟哉怀所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