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气夕相缠,繁云毒热煎。
万方同鼓铸,赤地若扬烟。
骨肉都成碍,衣冠意可捐。
所嗟凭两翮,不及溯风鸢。
暑气夕相缠,繁云毒热煎。
万方同鼓铸,赤地若扬烟。
骨肉都成碍,衣冠意可捐。
所嗟凭两翮,不及溯风鸢。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酷热难耐的情景,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炎热天气下万物受困、人们生活艰难的景象。
首句“暑气夕相缠”点明了夏日傍晚时分,暑气仍然不减,缠绕着大地,预示着接下来的夜晚也无法逃脱炎热的侵袭。接着,“繁云毒热煎”一句,形象地描述了乌云密布,却无法缓解炎热,反而像是在用毒热煎熬大地,进一步强调了酷热的程度。
“万方同鼓铸,赤地若扬烟”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整个世界比作一个巨大的熔炉,赤热的土地如同升腾的烟雾,形象地表现了酷热之下土地的焦灼状态,同时也暗示了这种炎热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骨肉都成碍,衣冠意可捐”则从人的感受出发,描述了在如此高温下,连人体的骨肉都仿佛成了障碍,衣物也难以带来一丝凉爽,人们甚至想要抛弃衣物以求得一丝自由和舒适。
最后,“所嗟凭两翮,不及溯风鸢”表达了对能够飞翔的生物的羡慕之情。在这酷热的天气中,人们只能羡慕那些能够自由飞翔的鸟儿,它们可以借助风力逃离酷热,而人类却只能忍受。这一对比,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流露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深刻地反映了明代夏季酷热天气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困扰,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和解脱的渴望。
周公居东三食新,夷吾在鲁丘厄陈;圣贤忧患尚如此,况我本是羁穷人。
今秋危病辄不死,余业自笑坚顽身。
结茅所幸得佳处,石帆天镜无纤尘。
扪萝峭壁上采药,腰斧长歌行负薪。
寻僧独泛若耶月,携友共采湘湖蓴。
蠡亡范金陋勾践,斯颂刻石憎嬴秦,不如一酹禹祠去,恶衣菲食真吾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