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夜烧灯送酒频,共怜明发有行人。
情知白首偏伤别,莫信青袍已误身。
归棹溯流溪路狭,东风和雨柳条新。
从今一去相逢少,梦里寻君恐未真。
元夜烧灯送酒频,共怜明发有行人。
情知白首偏伤别,莫信青袍已误身。
归棹溯流溪路狭,东风和雨柳条新。
从今一去相逢少,梦里寻君恐未真。
这首诗《送计正言》由明代诗人史鉴所作,情感深沉,描绘了送别友人的场景,充满了对离别的不舍与对未来的忧虑。
首联“元夜烧灯送酒频,共怜明发有行人”,开篇即点明了送别的背景——元宵佳节,灯火辉煌,人们在欢庆之时也为即将远行的友人准备了酒宴,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惋惜之情。
颔联“情知白首偏伤别,莫信青袍已误身”,诗人深知年岁渐长,离别之痛更为深刻,同时也对友人青衫(古代官员的服饰)的处境表示关切,担心其仕途不顺,暗含了对友人未来命运的担忧。
颈联“归棹溯流溪路狭,东风和雨柳条新”,描绘了友人归途的艰难与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归棹(划船)溯流(逆水而上),溪路狭窄,既表现了归途的不易,也暗示了人生的坎坷。同时,东风和雨中的柳条新绿,象征着生命的力量与希望。
尾联“从今一去相逢少,梦里寻君恐未真”,表达了对未来的悲观与对友情的珍视。从今以后,与友人的相聚将变得稀少,即使在梦中寻找,也可能难以实现。这句诗既是对现实离别的无奈,也是对友情深厚的一种寄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送别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友情的深刻理解与珍视。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