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在东壁,烦促声不纡。
回风故相咽,苦寒谁尔知?
蛰藏悔不早,露下复前墀。
斜月更西堕,斗柄高难持。
抑天散烦郁,欲寐还踌躇。
蟋蟀在东壁,烦促声不纡。
回风故相咽,苦寒谁尔知?
蛰藏悔不早,露下复前墀。
斜月更西堕,斗柄高难持。
抑天散烦郁,欲寐还踌躇。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静坐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沉的意境和细腻的情感。
首句“蟋蟀在东壁,烦促声不纡”以蟋蟀的鸣叫声开篇,营造出一种夜晚的宁静氛围,同时通过“烦促”二字,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纷扰与不安。接着,“回风故相咽,苦寒谁尔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寒冷与凄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和对自身情感的深刻体察。
“蛰藏悔不早,露下复前墀”两句,诗人将自己比作冬眠的动物,后悔没有及早躲进温暖的巢穴,形象地表达了对寒冷的畏惧和对温暖的渴望。而“斜月更西堕,斗柄高难持”则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宇宙的辽阔,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渺小。
最后,“抑天散烦郁,欲寐还踌躇”表达了诗人想要摆脱内心烦恼的愿望,但又因犹豫和彷徨而难以实现。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细腻的心理刻画,展现了诗人面对外界环境和个人情感时的复杂心情,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