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云卧邺城边,才得君王赐炬莲。
谁拟著书忘岁月,尚书挥翰落云烟。
旧栽桃树非前主,新著宫袍是谪仙。
马首独归情脉脉,为君惆怅晚花前。
向来云卧邺城边,才得君王赐炬莲。
谁拟著书忘岁月,尚书挥翰落云烟。
旧栽桃树非前主,新著宫袍是谪仙。
马首独归情脉脉,为君惆怅晚花前。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雅士在赏莲时的感慨与思绪。诗中以“向来云卧邺城边”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仿佛主人公曾隐居于云雾缭绕的邺城之侧,享受着远离尘嚣的宁静生活。接着,“才得君王赐炬莲”,则暗示了主人公获得了一种特殊的荣耀或恩赐,或许是指得到了帝王的赏识或赐予珍贵之物,如点燃的莲花灯,象征着非凡的机遇与荣光。
“谁拟著书忘岁月,尚书挥翰落云烟。”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主人公的志趣所在——著书立说,追求学问与思想的永恒,似乎已将时间遗忘,沉浸在文字与智慧的海洋中。这里的“尚书”可能是一种对文官的尊称,强调了主人公作为文人的身份和才华横溢的形象。
“旧栽桃树非前主,新著宫袍是谪仙。”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过往与现在的反思。桃树代表的是历史与传统,而“非前主”暗示了这些事物不再属于过去的统治者,转而成为主人公自己的象征。同时,“新著宫袍是谪仙”则可能是对主人公地位变化的描述,或是对其超越世俗、超凡脱俗形象的赞美,如同谪仙一般,既有宫廷的荣华,又不失仙风道骨的高洁。
最后,“马首独归情脉脉,为君惆怅晚花前。”这两句描绘了主人公独自一人离开,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他或许在为逝去的美好时光感到惋惜,为未能把握住的机遇感到遗憾,同时也可能在思考未来的路途。站在晚花之前,他的思绪万千,情感深沉,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深深的思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在赏莲这一日常活动中的深刻感悟与内心世界的变化,既体现了文人的高雅情趣,也蕴含了对人生、历史与自我价值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