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骂狂生捋虎须,比言雀鼠意何如。
只缘要假刘郎手,兼道才名亦是虚。
慢骂狂生捋虎须,比言雀鼠意何如。
只缘要假刘郎手,兼道才名亦是虚。
这首诗《咏史五首(其四)祢衡》由元末明初诗人王翰所作,通过对祢衡这一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评价的独特视角和深刻思考。
首句“慢骂狂生捋虎须”,形象地描绘了祢衡在当时社会中的形象,他以大胆直言、不拘小节的态度,甚至不惜冒犯权贵,展现出一种狂放不羁的性格。这里的“慢骂”并非真正的谩骂,而是指祢衡以轻松、戏谑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态度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显得尤为独特。
次句“比言雀鼠意何如”,进一步揭示了祢衡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他将自己与微不足道的雀鼠相比,暗示自己虽身处低微,却有着远大的抱负和不屈的精神。这句话也暗含了对祢衡内心世界的探索,即他在面对权势时,是否真的如同雀鼠般渺小,还是拥有着超越常人的智慧和勇气。
后两句“只缘要假刘郎手,兼道才名亦是虚”,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祢衡才能和名声的复杂看法。一方面,祢衡确实借助了刘表的力量,获得了施展才华的机会,但另一方面,诗人又认为祢衡的才能和名声可能并非完全真实或被夸大。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评价的深度思考,即历史人物的成功往往离不开外部条件的支持,而个人的真实能力和名声有时会被外界因素所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祢衡的形象和经历,以及对其才能和名声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评价的独特见解,同时也反映了元末明初社会背景下对于人才与权力关系的深刻思考。
江水上源急如箭,潭北转急令目眩。
中间十里澄漫漫,龙蛇若见若不见。
老农老圃望天语,储潭之神可致雨。
质明斋服躬往奠,牢醴丰洁精诚举。
女巫纷纷堂下舞,色似授兮意似与。
云在山兮风在林,风云忽起潭更深。
气霾祠宇连江阴,朝日不复照翠岑。
回溪口兮棹清流,好风带雨送到州。
吏人雨立喜再拜,神兮灵兮如献酬。
城上楼兮危架空,登四望兮暗濛濛。
不知兮千万里,惠泽愿兮与之同。
我有言兮报匪徐,车骑复往礼如初。
高垣墉兮大其门,洒扫丹雘壮神居。
使过庙者之加敬,酒食货财而有馀。
神兮灵,神兮灵,匪享慢,享克诚。
人言寿春远,此去先秋到。
孤客小翼舟,诸生高翅帽。
淮风生竹簟,楚雨移茶灶。
若在八公山,题诗一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