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前缓声行》
《前缓声行》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乐府曲辞

海中之山,必有天上之河。人知其一,莫知其它。

自非意气轻黄金,结交宁足多。

当复思东来之兔,必有西去之乌。

不舍昼夜,曾何爱于吾徒。

长笛不呼短笛呼,愿君有酒即饮无酒酤。

(0)
鉴赏

这首诗《前缓声行》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与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首句“海中之山,必有天上之河”,以海中的山喻指世间的事物,而天上之河则象征着命运或不可见的力量,暗示了世间万物与命运之间的联系。这句诗富有象征意味,引人深思。

接着,“人知其一,莫知其它”点出了人们往往只看到事物表面的一面,而忽视了背后的复杂性和未知性。这种观点强调了探索和理解事物全面性的必要性。

“自非意气轻黄金,结交宁足多”表达了对真正友谊的珍视。意气相投的朋友比金钱更为珍贵,强调了精神层面的交流和情感的连接远胜于物质的交换。

“当复思东来之兔,必有西去之乌”运用了比喻手法,将人生比作不断变化的过程,东来的兔子代表机遇或新生,西去的乌鸦则可能象征着失去或结束。这句话提醒人们要接受生命中的起起伏伏,认识到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之中。

“不舍昼夜,曾何爱于吾徒”意味着时间不停流逝,无论人们如何努力挽留,都无法阻止时间的推移。这句话表达了对时间的敬畏,以及对生命短暂性的感慨。

最后,“长笛不呼短笛呼,愿君有酒即饮无酒酤”则是对生活的态度和建议。它鼓励人们在有酒时尽情享受,即使没有酒,也应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生活乐趣的追求和对当下幸福的珍惜。

整体而言,《前缓声行》通过一系列富有哲理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探讨了人生、友谊、时间与生活的主题,展现了诗人深刻的人生洞察力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九日太史何龙友文学马伯起暨同丈过集·其二

重阳怜令节,况值此秋晴。

风急轻鸿翼,霜迟逗菊英。

插萸乡国事,落帽古今情。

聊复凭杯酒,陶然醉友生。

(0)

磨盘山道中

晚过盘山望,悠然寄远心。

云阴移断壑,牧唱下高岑。

倦马仍寻路,饥乌未返林。

低回叹华发,多向此中侵。

(0)

甲子立秋·其二

海国知秋早,凉生萍末风。

候虫吟四壁,疏雨落孤桐。

齿任衰迟逼,心怜少壮同。

那能悲髀肉,垂老尚樊笼。

(0)

夜泊峡山寺下

入夜看山罢,怜幽未解桡。

卧云身倍稳,醉月量偏饶。

上界传清梵,长江咽暮潮。

榜人休促发,吾意任萍飘。

(0)

五日忆江南

燕台逢午节,转忆故园欢。

艾酒邀邻舍,兰舟竞急湍。

绮罗蘸水影,歌管入云端。

漫说兵堪辟,烽烟道路难。

(0)

何龙友苦熟患疮见寄二诗赋答·其一

无处堪逃暑,幽居漫掩扉。

雨声来伏枕,兰气染初衣。

念此经时别,还怜问询稀。

浪传君苦热,郢雪冷然飞。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赵构 于石 李群玉 刘挚 段克己 张纲 陈孚 戴叔伦 宋之问 曹操 王令 俞明震 沈宜修 吴敬梓 况周颐 李咸用 蔡伸 柳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