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国知秋早,凉生萍末风。
候虫吟四壁,疏雨落孤桐。
齿任衰迟逼,心怜少壮同。
那能悲髀肉,垂老尚樊笼。
海国知秋早,凉生萍末风。
候虫吟四壁,疏雨落孤桐。
齿任衰迟逼,心怜少壮同。
那能悲髀肉,垂老尚樊笼。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海国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更替带来的微妙变化。首句“海国知秋早”点明地点与时节,暗示着远离大陆的海岛在秋天来得更为明显。接着,“凉生萍末风”一句,以微风吹过浮萍表面带起的凉意,形象地描绘出初秋的凉爽气息。
“候虫吟四壁,疏雨落孤桐”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宁静与凄清。候虫的低吟和稀疏的雨滴落在孤独的梧桐上,营造出一种深秋特有的寂寥氛围。这种声音与画面的结合,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也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与生命的律动。
“齿任衰迟逼,心怜少壮同”两句转而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牙齿的衰弱是身体衰老的象征,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岁月无情的无奈与感慨。同时,他将自己与年轻时的自己相比较,流露出对青春岁月的怀念与珍惜。
最后,“那能悲髀肉,垂老尚樊笼”两句则表达了诗人虽已年老,但仍不甘于被生活束缚,渴望自由的心境。这里的“髀肉”借指肌肉萎缩,常用来比喻人老体衰。诗人却说即使到了垂暮之年,也不愿意像囚鸟一样被困在樊笼之中,体现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海国的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以及自由的深刻思考。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五柳成阴,三径晚、宦游无味。
还自叹、迎门笑语,久须童稚。
归去来兮尊有酒,素琴解写无弦趣。
醉时眠、推手遣君归,吾休矣。
富与贵,非吾事。
贫与贱,宁吾累。
步东篱遐想,昔人高致。
霜菊盈丛还可采,南山依旧横空翠。
,但悠然、一点会心时,君须记。
归去来兮,吾家何在,结茆水际林边。
自无人到,门设不须关。
蛮触政争蜗角,荣枯事、不到尊前。
应堪叹,清溪流水,东去几时还。
此身何处著,从教容与,木雁之间。
算躬耕陇亩,在我无难。
便把锄头为枕,眠芳草、醉梦长安。
烟波客,新来有约,要买钓鱼竿。
华所见,以望月婆罗门引歌之。
酒酣击节,将有堕开元之泪者暮云收尽,柳梢华月转银盘。
东风轻扇春寒。
玉辇通宵游幸,采伏驾双鸾。
间鸣弦脆管,鼎沸鳌山。
漏声未残。
人半醉、尚追欢。
是处灯围绣毂,花簇雕鞍。
繁华梦断,醉几度、春风双鬓班。
回首处、不见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