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冬无雪润田畴,渴井泉源冻不流。
昨夜忽飞三尺雪,今年须兆十分秋。
占时父老应先喜,忍冻饥民莫漫愁。
晴色已回春气候,晚风摇绿看来牟。
一冬无雪润田畴,渴井泉源冻不流。
昨夜忽飞三尺雪,今年须兆十分秋。
占时父老应先喜,忍冻饥民莫漫愁。
晴色已回春气候,晚风摇绿看来牟。
诗人以精妙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冬雪覆盖大地的画面。开篇“一冬无雪润田畴,渴井泉源冻不流”两句,生动地展现了久旱无雨、寒冷异常的景象。田野因缺少滋润之水而变得干枯,井泉也因严寒而结冰,这是对自然环境的一种刻画,同时也是对农事停顿、民众生活困苦的隐喻。
紧接着,“昨夜忽飞三尺雪,今年须兆十分秋”两句,则转换了语境。突如其来的大雪,如同天降恩泽,将一冬的寒冷与干旱彻底洗净。这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变化,更预示着农业生产的好转和来年丰收的吉兆。
在“占时父老应先喜,忍冻饥民莫漫愁”两句中,诗人寄予深情。雪后初晴的美丽景色,不仅让长者们感到欣慰,更是对那些受寒冷和饥饿困扰的百姓的一种安慰。这里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以及对来年丰收所带来的希望。
最后,“晴色已回春气候,晚风摇绿看来牟”两句,描绘了一幅雪后初解、春意渐浓的大景。阳光重新洒落,大地开始复苏,这是自然界更新换代的美好写照,也预示着生命力与希望的再现。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转折的手法,展现了从干旱到丰收,从寒冷到生机勃发的自然景观变化,同时也流露出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美好期待。
一年清绝中秋时,仰天高欲攀桂枝。
乾坤镕入玉奁鉴,万象一扫光芒垂。
今年不见今宵月,有物啖之倾且仄。
惜哉至此狼狈凶,空效玉川歌月蚀。
一杯相嘱三更夜,安得飞来明月借。
明年应解胜今年,莫使诗人愁笔下。
吁嗟今夕知何夕,且对孤灯照窗隙。
夜阑搔首独翻书,且喜灯前双眼碧。
欣然愿作送行诗,盛事江邦独见之。
酾酒且同明月醉,驱车未怕朔风吹。
相逢暂入红莲幕,稳去高攀丹桂枝。
莫负玉阶方寸地,为言民力要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