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雠终自剪,覆国岂为雄。
假号孤城里,何殊在甬东。
即雠终自剪,覆国岂为雄。
假号孤城里,何殊在甬东。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吕温的《题梁宣帝陵二首(其一)》。诗中的意境沉郁,语言凝练,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个人英雄气短的感慨。
"即雠终自剪"中,“雠”是一种鸟,以其尾羽相啄为象征兄弟阋墙、内部矛盾。这里用来比喻国家内部的不和与分裂。“覆国岂为雄”则表达了即使是英勇强大,也无法挽救一个已经内部分裂的国家。
"假号孤城里,何殊在甬东"中,“假号”意味着虚名或借名,“孤城”象征孤立无援的处境。诗人提到“甬东”,即今浙江宁波一带,这里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理位置或者历史事件,用来强化诗中的情感和意象。
整体而言,这两句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摹,抒发了诗人对于英雄末路和国家兴衰的深刻感慨。
登车大梁下,扫迹金川湄。
佳人倚脩竹,铅华为谁施。
滔滔大块间,一一穷途悲。
今晨尺一书,趣驾当及时。
磐石久不固,慇勤济时危。
豺狼尚纵横,蔓草恐复滋。
当宁正尝胆,诸公力猷为。
老子意不浅,长哦江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