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金陵秋兴八首次草堂韵·其三》
《金陵秋兴八首次草堂韵·其三》全文
明 / 钱谦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大火西浪汉再晖,金风初劲朔风微。

沟填羯网那堪脔,竿挂胡头岂解飞。

高帝旌旂如在眼,长沙子弟肯相违。

名王俘馘生兵尽,敢道秋高牧马肥。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钱谦益创作的《金陵秋兴八首次草堂韵》系列中的第三首。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此诗描绘了金陵(今南京)秋日的景象,并融入了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感慨。

首句“大火西浪汉再晖”以“大火”指代夏历六月的星宿,暗示夏日的余晖;“汉再晖”则暗喻汉朝的再次辉煌,这里可能寓含着对历史的追忆和对国家兴衰的感慨。接下来“金风初劲朔风微”,描述了秋季初至,金风渐起,北风尚微的情景,营造出一种肃杀而又宁静的氛围。

“沟填羯网那堪脔,竿挂胡头岂解飞”两句,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其中“羯网”、“胡头”分别代表外族侵略者,形象地表达了对战争与侵略的痛恨。同时,“那堪脔”、“岂解飞”则表达了对这些侵略者的愤怒与不屑。

“高帝旌旂如在眼,长沙子弟肯相违”中,“高帝”指的是汉高祖刘邦,这里的“旌旂”象征着国家的尊严与力量。“长沙子弟”可能是指忠诚于国家的士兵或将领,表达了一种对忠诚与勇敢的颂扬。

最后,“名王俘馘生兵尽,敢道秋高牧马肥”两句,通过对比战争的残酷与和平时期的繁荣,强调了和平的重要性。其中“名王俘馘”形容战争的惨烈,“生兵尽”意味着士兵的生命被战争吞噬,“秋高牧马肥”则描绘了和平时期牧场的繁荣景象,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金陵秋日的景象,巧妙地融入了对历史的回顾、对战争的反思以及对和平的渴望,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钱谦益

钱谦益
朝代:明   字:受之   号:牧斋   籍贯:东涧老   生辰:1582—1664

钱谦益(1582年10月22日—1664年6月17日),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苏州府常熟县鹿苑奚浦(今张家港市塘桥镇鹿苑奚浦)人。明史说他“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矱”。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探花(一甲三名进士)。钱谦益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
猜你喜欢

临高台

临高台,山河逶迤何壮哉。

下窥海子万倾之洋溢,上耸楼观千尺之崔嵬。

笙歌杂沓,鱼鸟徘徊。四时风雨调,万国梯航来。

冶游富登览,轮蹄起尘埃。

天子金台曾再筑,相公东阁又重开。

愿我主寿千万年,乐哉长与吾民偕。

(0)

悼亡二十五首·其十六

却恨青娥误少年,忍将离恨寄哀弦。

云飞雨散知何处,空向秋波哭逝川。

(0)

暮春言怀五首·其五

明日池塘是绿阴,池边扶杖欲闲吟。

一春酒费知多少,谁乞长安取酒金。

(0)

客中思亲八首·其六

空斋长掩白云深,探尽囊中换赋金。

莫道官忙身老大,八千里外望云心。

(0)

宫词十首·其三

长信翠娥老,无人慰所思。

更怜光月夜,是妾断肠时。

(0)

拟古四首·其二

风至授寒服,蟪蛄夕鸣悲。

兰蕙虽可怀,将同秋草萎。

盛年不再至,物色桑榆时。

愁心将何愬,坐叹葑菲诗。

眷言怀君子,感结伤心脾。

人事多错迕,中心君讵知。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史鉴 童冀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袁说友 谢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