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上芳洲,经春兰杜幽。
此时寻橘岸,昨日在城楼。
鹭立青枫杪,沙沈白浪头。
渔家好生计,檐底系扁舟。
春日上芳洲,经春兰杜幽。
此时寻橘岸,昨日在城楼。
鹭立青枫杪,沙沈白浪头。
渔家好生计,檐底系扁舟。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里游历橘洲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情怀。开篇“春日上芳洲,经春兰杜幽”两句,以轻盈的步伐引领读者进入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春色之中。芳洲之上,春光照耀,兰花和杜鹃盛放,诗人仿佛在告诉我们,这里是大自然最柔美的写照。
接着“此时寻橘岸,昨日在城楼”两句,则透露出一种对比和转换。橘洲之行,是一次新的探索,而昨日在城楼,则可能是一段不同的记忆。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空间的切换,展现了心境的多样性。
“鹭立青枫杪,沙沈白浪头”两句,通过对鸟类栖息和水波的描绘,更深化了自然景观的意象。鹭立于青枫之上,显示出一种宁静与孤独,而沙中的白浪,则是动态与生机的象征。
最后,“渔家好生计,檐底系扁舟”两句,转向了人事,渔家即渔民之家,他们有着自己的生计和乐趣。檐底系扁舟,是对渔民生活状态的写实,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他们简单而自足生活方式的赞美。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个春日游橘洲的画面,更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示了一种超越尘世、与自然合一的精神追求。
凝师八字源则丰,乐天说偈流无穷。
山谷眼明如日中,落笔惊电驰蛟龙。
谁其得之建溪翁,取人所弃岂俗同。
搜奇抉怪晋馀风,嫉邪愤世发上冲。
自我观之案两重,巧偷豪夺愿不逢。
好语传播人所攻,斯言有味当见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