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止修观非自性,舍观修止异真如。
马鸣旧有双修论,未及程门定性书。
舍止修观非自性,舍观修止异真如。
马鸣旧有双修论,未及程门定性书。
这首诗探讨了佛教修行中的“止观”理论,即“止”(专注冥想)与“观”(观察内心)的结合。诗人引用了马鸣菩萨的“双修论”,强调了止观并重的重要性。然而,诗中提到的“未及程门定性书”,可能是指未能深入理解或实践程颐(程门立雪故事中的程颐)关于性理之学的教导,暗示了在修行过程中对内在本质(性)的深刻理解同样重要。整首诗以辩证的视角,探讨了佛教与儒家思想在修行和哲学层面的融合与差异,体现了作者对于传统智慧的深入思考和独特见解。
此日春气和,万木具含秀。
况我山林居,园列颇成就。
客自盩厔来,驱车扣圭窦。
白杨二百株,绋纚载其后。
根繁生意多,干润理宜茂。
倩人速植之,行列未差谬。
虽惬静者心,尚祈后土祐。
浇灌分所勤,盘踞晚应觏。
结庐谢王役,怀愚负时谬。
糊口聊秉耕,舒形得佳岫。
即非松菊场,已还榆柳旧。
但资歌啸心,绝胜笙竽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