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闻造化本无私,一物亦荷覆载慈。
如何今日随阳鸟,嗷嗷遍野常苦饥。
呼群日暮声悽恻,北望风烟迷故国。
欲向丹山朝凤凰,羽毛摧落飞无力。
寒鸦冻雀共相怜,缩颈徘徊集中泽。
伤心枵腹啼向人,但诉稻粱谋未得。
秋山摇落秋江寒,念汝岂独一饱难。
风云惨澹鹰隼击,窃恐性命危不安。
况乃朱门臭败肉,手尚弯弓腰箭镞。
少年百步诩穿杨,沙渚衔芦何处伏。
生计萧条起杀机,哀哉六翮将安归。
云天万里愁无限,客里西风泪满衣。
我闻造化本无私,一物亦荷覆载慈。
如何今日随阳鸟,嗷嗷遍野常苦饥。
呼群日暮声悽恻,北望风烟迷故国。
欲向丹山朝凤凰,羽毛摧落飞无力。
寒鸦冻雀共相怜,缩颈徘徊集中泽。
伤心枵腹啼向人,但诉稻粱谋未得。
秋山摇落秋江寒,念汝岂独一饱难。
风云惨澹鹰隼击,窃恐性命危不安。
况乃朱门臭败肉,手尚弯弓腰箭镞。
少年百步诩穿杨,沙渚衔芦何处伏。
生计萧条起杀机,哀哉六翮将安归。
云天万里愁无限,客里西风泪满衣。
这首诗以哀鸿篇为题,描绘了在特定社会背景下,鸟类的生存困境与人类社会的不公。诗人通过“我闻造化本无私”开篇,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普遍认知,即万物皆受天地之恩惠。然而,紧接着的“如何今日随阳鸟,嗷嗷遍野常苦饥”两句,揭示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反差,阳光下的鸟儿却时常面临饥饿的困扰。
“呼群日暮声悽恻,北望风烟迷故国”描绘了鸟群在黄昏时分的哀鸣,它们试图寻找方向,却迷失在茫茫的风烟之中,渴望回到自己的故乡。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限于鸟儿,也暗喻了人在社会中的迷茫与思乡之情。
“欲向丹山朝凤凰,羽毛摧落飞无力”一句,借鸟儿向往更高境界的象征,表达了个体在面对困难时的无力感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寒鸦冻雀共相怜,缩颈徘徊集中泽”则进一步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相互间的同情。
“伤心枵腹啼向人,但诉稻粱谋未得”直白地描述了鸟儿因食物短缺而发出的哀鸣,这不仅是对物质匮乏的控诉,也是对社会不公的一种隐喻。接下来,“秋山摇落秋江寒,念汝岂独一饱难”则将视角扩展到更广阔的自然景象中,强调了这一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风云惨澹鹰隼击,窃恐性命危不安”描绘了自然界中的残酷竞争,预示着鸟儿可能面临的危险。最后,“况乃朱门臭败肉,手尚弯弓腰箭镞”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暗示了那些拥有权力和资源的人对弱势群体的压迫。
“少年百步诩穿杨,沙渚衔芦何处伏”通过对比年轻猎人的技艺与鸟儿的处境,进一步强化了主题,展现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巨大差距。而“生计萧条起杀机,哀哉六翮将安归”则表达了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担忧。
“云天万里愁无限,客里西风泪满衣”以壮阔的自然景象结束,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深切忧虑和对未来的深深忧虑,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和悲凉的情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生命的深切关怀。
绵上山何高,千盘临绛水。
有蛇伏其中,依依母与子。
岂无从龙功,贪天窃所耻。
悬书在宫门,山中呼不起。
烈火被林皋,象焚良以齿。
生岂薄君恩,所愿从母死。
峨峨山上祠,郁郁松与梓。
至今寒食时,行人伤遗垒。
褰裳涉三山,泛驾骋九州。
秦皇与周穆,往事良悠悠。
伊人事卜筑,乃在青门陬。
寒泉莹碧沼,丛篁间绿畴。
菰蒲覆深浅,鸂鷘信沉浮。
岂云甘离索,聊以供息游。
空潭潜赤鲤,巨壑壑苍虬。
愿展云中翼,蓬蒿安足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