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弭南湖棹,暮蜡东山屐。
千级石磴遥,半岭行云逆。
佛宫才数椽,僧厨少四壁。
井馀蛟龙腥,阶唯鸟兽迹。
崩奔群壑会,居然走震泽。
皎月出层岩,窈窕穿树隙。
寥空澹而澄,逾高光逾白,一照析秋毫,万象呈圆魄。
浮屿俨欲飞,列宿如可摘。
峦竹多清音,巢鹘无卑翮。
箕踞藉落叶,长啸振孤石。
兹夕登兹山,彷佛藐姑射。
晨弭南湖棹,暮蜡东山屐。
千级石磴遥,半岭行云逆。
佛宫才数椽,僧厨少四壁。
井馀蛟龙腥,阶唯鸟兽迹。
崩奔群壑会,居然走震泽。
皎月出层岩,窈窕穿树隙。
寥空澹而澄,逾高光逾白,一照析秋毫,万象呈圆魄。
浮屿俨欲飞,列宿如可摘。
峦竹多清音,巢鹘无卑翮。
箕踞藉落叶,长啸振孤石。
兹夕登兹山,彷佛藐姑射。
这首明代诗人张元凯的《中秋四山诗(其二)铜井山》描绘了清晨和傍晚游览铜井山的景象。诗人乘坐小船在南湖起航,傍晚则踏着东山的木屐,山路崎岖,石阶遥远,行走在半山腰,云雾缭绕。佛寺虽简陋,只有几椽屋檐,僧房四壁稀疏,显得质朴宁静。山中的水井仍有蛟龙之气,台阶上只有鸟兽的足迹,显示出自然的原始与神秘。
诗人继续描绘山中壮丽的景色,月亮从层层岩石后升起,穿过树梢,天空清澈,月光越往上越明亮,照亮万物,连微小的秋毫都能清晰可见。山上的岛屿仿佛要飞翔,星辰触手可及,山峦竹林发出清脆的声音,鹘鸟栖息在巢中,翅膀不显低贱。诗人席地而坐,聆听风声,仰天长啸,豪情满怀。
在这中秋之夜登临此山,诗人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仙子居住的姑射山,心境超脱,与自然融为一体。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铜井山的幽静之美和诗人的情感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