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期林壑结柴扉,咫尺溪山见面稀。
赍志未酬当日泪,失时空作百年归。
敢言见鹿心生猎,谁共闻鸡恨已违。
三问英灵浑不答,苍苍冥寞复何依。
相期林壑结柴扉,咫尺溪山见面稀。
赍志未酬当日泪,失时空作百年归。
敢言见鹿心生猎,谁共闻鸡恨已违。
三问英灵浑不答,苍苍冥寞复何依。
这首诗是明末清初诗人张穆为悼念故将军康之弟所作。诗中表达了对亡者的深切哀思与怀念之情。
首联“相期林壑结柴扉,咫尺溪山见面稀”,描绘了生前两人约定在自然山水间隐居生活的美好愿景,然而现实却是相聚的机会越来越少,流露出一种无奈与遗憾。
颔联“赍志未酬当日泪,失时空作百年归”,表达了对未能实现共同愿望的惋惜和对失去亲人的悲痛。这里“赍志”指带着未完成的心愿,“失空”则是失去亲人后的空虚感,“百年归”则暗示着生命的终结。
颈联“敢言见鹿心生猎,谁共闻鸡恨已违”,通过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对失去同伴的痛苦。见鹿而心生猎意,意味着失去了共同追求目标的乐趣;闻鸡而恨已违,则是失去了清晨共起的默契与欢愉。
尾联“三问英灵浑不答,苍苍冥寞复何依”,表达了诗人对亡者英灵的呼唤与期待,但又无奈于得不到回应,感到在无尽的黑暗与寂寞中无所依靠,充满了深深的孤独与哀伤。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逝去亲人的回忆与怀念,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五台古树蟠杈枒,几劫山中雨鬘华。
蛟龙穴石五千仞,善根不受诸泥沙。
文殊说法忉利上,历历白榆依瑞相。
忽然倒影落青冥,印入祇林自成像。
老樵腰斧若猿猱,掀萝担取侪蓬蒿。
归来夜半霹雳声,圆光照眼怖欲逃。
苍虬脱鳞木兰裂,中有文殊身似雪。
庄严螺髻妙无伦,纯漆点瞳香海澈。
南来有意伴长耳,应与肉身笑相视。
古佛法相总天成,刻画丹青徒幻诡。
人言此是真文殊,我来瞻礼抚掌吁。
聊作转语开蒙愚,是相非相何别区,万川月影皆如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