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高弁侍郎》
《寄高弁侍郎》全文
宋 / 张方平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大雅久颓弊,夫君真古人。

道维皇极正,文著帝刑淳。

美望锵金石,深诚照鬼神。

立朝惟一介,为郡有遗仁。

素尚陶弘景,风流贺季真。

岁寒松有节,明莹玉无尘。

霜简虽清重,铜符亦久迍。

老成急登用,必有及斯民。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方平所作的《寄高弁侍郎》。诗中以“大雅久颓弊,夫君真古人”开篇,表达了对高弁侍郎品德高尚、才华出众的赞美。接下来的诗句“道维皇极正,文著帝刑淳”,进一步赞扬了高弁侍郎在道德和文学上的卓越成就。

“美望锵金石,深诚照鬼神”两句,形容高弁侍郎的美德如同金石般响亮,其真诚之心犹如照亮鬼神的光芒,彰显了他对道德的坚守和人格的高尚。接着,“立朝惟一介,为郡有遗仁”则赞扬他在朝堂和地方治理中的公正无私与仁慈。

后半部分“素尚陶弘景,风流贺季真”表明高弁侍郎崇尚古代高士陶弘景的淡泊名利和贺季真的风流才情,体现了他追求高洁品质和独特风度的生活态度。“岁寒松有节,明莹玉无尘”以松柏和美玉为喻,赞扬高弁侍郎即使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也能保持节操,如同美玉一般晶莹剔透,不染尘埃。

最后,“霜简虽清重,铜符亦久迍”描述了高弁侍郎虽然受到清正廉洁的赞誉,但仕途上也曾遭遇挫折,体现了人生的复杂性和多面性。“老成急登用,必有及斯民”表达了对高弁侍郎老成持重、急切被重用的期待,相信他的才能最终会惠及百姓。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高弁侍郎个人品质、道德修养、文学成就以及人生经历的描绘,表达了对他的高度评价和深切敬意。

作者介绍

张方平
朝代:宋

(1007—1091)应天宋城人,字安道,号乐全居士。仁宗景祐元年举茂才异等科,复中贤良方正科。历知昆山县,通判睦州。西夏入犯,上平戎十策。历知谏院,论建甚多,主与西夏讲和。累进翰林学士,拜御史中丞,改三司使。出知数州府。英宗治平中召拜翰林学士承旨。神宗即位,拜参知政事,反对任用王安石,极论新法之害。以太子少师致仕。既告老,而论事益切,于用兵、起狱尤反复言之。卒谥文定。有《乐全集》。
猜你喜欢

送孙处士默还黄山

芜城客散乱乌啼,别业黄山路不迷。

后夜相思秋色远,月明三十二峰西。

(0)

野店篇

祁阳山中断行旅,万岭参天天欲雨。

松杉百里一茅店,椎髻老翁作蛮语。

土垣半倒撑树枝,白日空庭走饥鼠。

惊看上客车马多,却立低头色如土。

连年此地莽丘墟,行人露宿饲豺虎。

生儿箐中已八岁,不识门前树禾黍。

官来给种新买犊,卧无莞簟炊无釜。

遗黎击柝夜燔薪,防虎中宵有伏弩。

客闻叹息亦吞声,乱后天南鲜安堵。

吾语老翁汝勿苦,日暮壶浆不索汝。

过吏游兵慎莫嗔,主人去此适他所。

(0)

送友人还金陵

屑瑟秋风送客装,萧条木落更神伤。

满天欲雪尊无酒,昨夜初寒雁叫霜。

马足远冲黄叶路,吟声徐入白鸥乡。

江南景物关情甚,烟雨秦淮梦里长。

(0)

支泉

不自藏深谷,因人度郁盘。

映空仍皎洁,润物恐艰难。

林影依山折,溪声挟雨寒。

那知流远近,还作二泉看。

(0)

送田逊庵少宗伯册封靖藩使竣还朝

朱邸开南服,丹书下帝阊。

周屏崇吕伋,汉柱重田郎。

册授容台长,符分异姓王。

皇华今揽辔,藜杖旧腾芒。

天禄尊刘向,仪曹得李刚。

双锋辞北阙,八座出南荒。

鳌岫枫初暗,螺江水正长。

风阴蕉叶嫩,雨热荔支香。

鸟道通冠盖,蛮方识衮裳。

授圭瞻虎节,负弩拜龙章。

客对梁园月,醴陈楚国觞。

名藩叨雨露,使节凛冰霜。

去拥相如传,归轻陆贾装。

吴山堪历览,越水暂徜徉。

孔李通门旧,荀陈德曜光。

旌麾欣左顾,鸡黍愧方将。

远近惊星使,殷勤话草堂。

山川归太史,风俗纪江乡。

去鹢秋涛迥,回辕皂盖张。

三台原北极,照耀紫微傍。

(0)

维扬客舍送云客兄北上予时亦有南越之行

湖水平堤炎雨歇,风吹杨柳棹歌发。

居人情重远相送,君向长安我游越。

鼓枻中流自此行,方舟并渡江浪平。

驿镫夜泊云阳郭,戍火朝明铁瓮城。

广陵到日停舟处,南北迢遥各异路。

代马还嘶塞北烟,越禽自托天南树。

只今已见鲸鲵戮,薄海销兵佩黄犊。

时清岂合乐丘园,亲老还须营斗禄。

日下翱翔多故人,纷纷先据要路津。

致身迟速各有会,莫以外吏伤沈沦。

酌君卮酒君努力,前路悠悠漫成忆。

庚胜山头少应飞,燕昭台上空秋色。

《骊驹》催发不可留,后会须经春复秋。

兄弟相思五千里,江湖此去一孤舟。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闻一多 徐特立 陈逸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