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缘耽酒厌时名,数亩溪田手自耕。
俱道鹿门多气象,近来添得醉先生。
自缘耽酒厌时名,数亩溪田手自耕。
俱道鹿门多气象,近来添得醉先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因厌倦世俗功名,转而投身自然田园生活的形象。首句“自缘耽酒厌时名”,透露出诗人对官场名利的不屑,以饮酒为乐,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次句“数亩溪田手自耕”,展现其亲自耕作田园的生活状态,与自然和谐共处,追求简单质朴的生活方式。
后两句“俱道鹿门多气象,近来添得醉先生”,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鹿门山,常被文人墨客视为隐逸之地,此处暗喻诗人向往的隐居生活。诗人不仅在物质上追求田园之乐,更在精神上找到了归宿,成为“醉先生”,即在自然与酒中寻得心灵的解放与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从世俗名利到自然田园的转变,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获得的精神自由与满足,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向往。
柳蒙耳、暗凌波路。
烟飞惨淡平楚。
七香车驻猊环掩,遥认翠华云母。
芳景暮。
鸳甃悄、铢衣来按飞琼舞。
凄凉洛浦。
渐玉漏沈沈,清阴满地,乘月步虚去。
销凝处。
谁说三生小杜。
翔螭声断箫鼓。
情知禁苑酥尘涴,羞与倡红同谱。
春几度。
想依旧、苔痕长印唐昌士。
风流千古。
人在小红楼,朱帘半卷,香注玉壶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