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寒灰,铜崖铁壁。春到无痕,春归无迹。
桃花红,李花白。明眼人前,一场狼藉。
枯木寒灰,铜崖铁壁。春到无痕,春归无迹。
桃花红,李花白。明眼人前,一场狼藉。
这首诗以禅宗的语汇,描绘了一幅充满哲理的画面。"枯木寒灰,铜崖铁壁",开篇即以枯木与寒灰、铜崖与铁壁的对比,营造出一种静默而深沉的氛围,暗示着生命的消逝与物质的永恒。"春到无痕,春归无迹",则巧妙地运用了自然界的更迭来比喻人生的无常和时间的流逝,春来春去,不留下任何痕迹,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宇宙的浩瀚。
接下来的"桃花红,李花白",通过色彩鲜明的对比,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也隐喻了世间万物的多样性和生命的丰富多彩。"明眼人前,一场狼藉",最后两句则以一种讽刺的口吻,指出即便是最聪明的人,在面对生命的真实面貌时,也会感到困惑和无力,一切美好与繁华最终都将化为散落一地的碎片,寓意着人生的虚幻与无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宇宙真理的追求与领悟。它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禅宗中关于空性、无常和觉悟的核心理念,引人深思。
洞庭厥大九州间,此地吞潴未觉悭。
一抹远青为四望,亦云髣髴似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