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临道院,舒目乔林端。
天际浮云开,遥见江上山。
山中有禹书,竹简锁石函。
我欲往求之,试寻古道观。
惟恐云复合,驾言空去还。
高楼临道院,舒目乔林端。
天际浮云开,遥见江上山。
山中有禹书,竹简锁石函。
我欲往求之,试寻古道观。
惟恐云复合,驾言空去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人站在高楼之上,目光投向远方的道院和参天大树,视野开阔。他注意到天边的浮云散开,露出远处江面上的山峦。山中隐藏着传说中的禹书记载,用竹简密封在石函之中,引发了诗人的探索欲望。
诗人想要亲往寻找这份历史遗迹,决定沿着古老的道观路径探寻。然而,他担心云雾再次合拢,阻碍了他的行程,于是犹豫不决,似乎在权衡是否真的要独自前往,最终可能只能空怀遗憾而归。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了对历史的敬仰与追寻,以及对未知的探索与对自然变化的敬畏,体现了明代文人墨客的闲适心态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维址呀洞户,云气一缕烟。
老龙蓄精祐,万石护其巅。
从此叩林屋,倒翻水中天。
金庭漫隔凡,穷探未拟旋。
轰豗四面动,兀坐孤寂然。
颇疑北山脉,跨湖潜属联。
归来梦所历,跳波撼昼眠。
种橘化为枳,我发日已宣。
何时崦边路,去伴毛公仙。
独姥旧闻名,俚俗讹已传。
一朝得妙语,涂抹乃更妍。
天姥似失色,叶姥休语年。
而我复自笑,槁乾非叶鲜。
聊以调二士,鼓棹还延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