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坑灰未寒,纷纷逐其鹿。
胡为隆准公,高大更疾足。
信越为干橹,良平乃心腹。
诛嬴既灭项,浩歌大风曲。
鸟尽良弓藏,兔死走狗戮。
伟哉赤松游,所志非辟谷。
秦坑灰未寒,纷纷逐其鹿。
胡为隆准公,高大更疾足。
信越为干橹,良平乃心腹。
诛嬴既灭项,浩歌大风曲。
鸟尽良弓藏,兔死走狗戮。
伟哉赤松游,所志非辟谷。
这首明代诗人李昱的《古风三首(其一)》以历史典故为题材,通过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残酷背景,引出战国逐鹿的纷争,暗喻权力斗争。"秦坑灰未寒"象征着暴政的余烬,"纷纷逐其鹿"则比喻群雄逐鹿中原的局面。
接下来,诗人将目光转向秦朝的丞相李斯和赵高,用"隆准公"和"高大更疾足"形容他们权谋心机,暗示其在权力斗争中的狡猾与迅速。"信越为干橹,良平乃心腹"借用了信陵君与平原君的典故,以及萧何与陈平的智谋,表明这些人物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关键作用。
"诛嬴既灭项,浩歌大风曲"描述了秦灭六国后,刘邦消灭项羽,建立汉朝的场景,以"大风歌"表达胜利者的豪情。然而,诗人紧接着揭示了一个历史的悖论:"鸟尽良弓藏,兔死走狗戮",暗示功臣一旦无用,往往会被无情地抛弃。
最后,诗人以"伟哉赤松游,所志非辟谷"收尾,借赤松子的传说,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含对权力斗争中人性凉薄的感慨。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人生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