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示俞秀老》
《示俞秀老》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缭绕山如涌翠波,人家一半在烟萝。

时丰笑语春声早,地僻追寻野兴多。

窣堵朱甍开北向,招提素脊隐西阿。

暮年要与君携手,处处相烦作好歌。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ìxiùlǎo
sòng / wángānshí

liáoràoshānyǒngcuìrénjiābànzàiyānluó

shífēngxiàochūnshēngzǎozhuīxúnxīngduō

zhūméngkāiběixiàngzhāoyǐn西ā

niányàojūnxiéshǒuchùchùxiāngfánzuòhǎo

注释
缭绕:环绕。
山如:像山一样。
涌翠波:碧波涌动。
烟萝:藤萝丛生的地方。
时丰:丰收时节。
笑语:笑声。
春声早:笑声早起。
地僻:地处偏僻。
窣堵:屋脊。
朱甍:红色屋脊。
北向:面向北方。
招提:庙宇。
素脊:白色屋脊。
西阿:西边的山丘。
暮年:晚年。
携手:相伴。
相烦:麻烦你。
好歌:优美的歌曲。
翻译
山峦环绕像碧波涌动,半数人家隐藏在烟雾缭绕的藤萝中。
丰收季节笑声早,地处偏僻更爱野外游赏。
红色屋脊的庙宇面向北方敞开,白色的僧舍隐藏在西边的山丘后。
晚年我希望能和你相伴,每处风景都请你为我唱首好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好的享受与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缭绕山如涌翠波”一句,以动人的比喻形象,把连绵的山势比作翻腾的绿色波浪,展示了诗人眼中山川的生机与活力。接着,“人家一半在烟萝”则描绘了一幅朦胧中的村落生活图景,给人以一种超脱尘嚣、隐逸田园的意境。

“时丰笑语春声早”表现了诗人对丰收时节的喜悦和对春天生机勃勃的声音的赞美,而“地僻追寻野兴多”则透露出诗人在偏远之地寻求自然之趣,享受着大自然赋予的一切。

接下来的两句,“窣堵朱甍开北向,招提素脊隐西阿”,通过对建筑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环境的细心观察和对美好居所的向往。这里的“窣堵”是指土筑的长城或堡垒,“朱甍”则是用红砖修建的房屋,而“招提素脊隐西阿”,则是在形容屋脊的轮廓和隐藏在西边山峦间的意境。

最后,诗人表达了与友人携手共度暮年的愿望,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留恋,“暮年要与君携手,处处相烦作好歌”显示出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生活美好的无限赞美。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林君献堂率其二子留学东京赋此赠行

云程万里凤将雏,日近长安遂壮图。

二酉新书今福地,三山好景古蓬壶。

祇因问字关心切,岂比求仙作计迂。

有志转怜吾未逮,景升豚犬不能俱。

(0)

发毕节巴留别唐元帅

旷代论滇士,吾思杨一清。

中垣销薄蚀,东胜托干城。

形势稍殊昔,安危亦异情。

愿君恢霸略,不必讳从横。

(0)

渡扬子江

荡桨楼船晓气融,飞登彼岸日方中。

正逢万里安澜会,那得江㹠鼓浪风。

(0)

虞美人.感旧

年时碧榭吹香雨。载酒题红侣。绿阴今怨赏春迟。

何况绿阴不见见残枝。枝头落尽芳云影。

袖亸罗屏冷。无人悄悄立苔阶。

愁见一双粉蝶扑侬怀。

(0)

踏莎行.末句隐括杜工部诗意

廊闪晶灯,鹦栖珊架。半庭竹影流云泻。

紫箫吹澈洞天空,浩然风露飞蟾下。

碧海烟澄,霓裳曲罢。夜阑谁共琼楼话。

冰壶休涴九秋心,天寒珍重姮娥寡。

(0)

祝英台近.茗理得冰仙女士梨花白燕画帧,道光时在虞山张氏,题咏殆遍。检啸雪庵诗余,别有自题减字木兰花一阕,属为补录,并附拙词于后

卷梨云,飘燕雨。春去迅如许。

忆梦寻痕,旧约渺难据。有人细浣冰毫,亲裁玉楮。

苦画出、销魂词句。黯无绪。

凭问岁岁年年,为欢几朝暮。

叶叶花花,春来总如故。剩他密密行行,凄凄楚楚。

又痴绝、几家夫妇。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聂绀弩 朱孝臧 耶律倍 吴佩孚 马一浮 张瑞玑 溥心畬 周钟岳 张元济 许世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