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声欲动风声催,细非笙簧大非雷。
松间便使无风起,亦有爽气如风来。
傍松作楼古为务,小著轩楹省斤锯。
楼低要与绿阴平,勿令高过松梢去。
松声欲动风声催,细非笙簧大非雷。
松间便使无风起,亦有爽气如风来。
傍松作楼古为务,小著轩楹省斤锯。
楼低要与绿阴平,勿令高过松梢去。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玑所作的《松风楼篇》,描绘了松林间的风声和自然气息。首句“松声欲动风声催”,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松涛与微风相互呼应的情景,仿佛松树的声音在风的催促下即将响起。接下来的“细非笙簧大非雷”进一步强调了风声的细腻与松声的悠扬,不同于笙簧的音乐和雷鸣的震撼。
诗人接着想象即使没有风吹,松林本身也能带来“爽气如风来”,表达了松林中自然清新的感觉。他提倡在松林旁边建造房屋,应该顺应自然,如“傍松作楼古为务”,并且在设计时要考虑到与松树的高度协调,“小著轩楹省斤锯”,尽量减少对树木的破坏。
最后两句“楼低要与绿阴平,勿令高过松梢去”,强调了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要求楼阁的高度不超过松树梢头,保持与绿色松荫的平衡,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尊重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松风楼的建造理念,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