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松风楼篇》
《松风楼篇》全文
宋 / 徐玑   形式: 古风

松声欲动风声催,细非笙簧大非雷。

松间便使无风起,亦有爽气如风来。

傍松作楼古为务,小著轩楹省斤锯。

楼低要与绿阴平,勿令高过松梢去。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ōngfēnglóupiān
sòng /

sōngshēngdòngfēngshēngcuīfēishēnghuángfēiléi

sōngjiān便biàn使shǐfēngyǒushuǎngfēnglái

bàngsōngzuòlóuwèixiǎozhexuānyíngshěngjīn

lóuyào绿yīnpínglìnggāoguòsōngshāo

注释
松声:松树发出的声音,可能指风吹过松枝的沙沙声。
风声:指自然界的风声。
笙簧:古代乐器,此处用来形容声音的轻盈。
傍松作楼:在松树旁边建造房屋。
古为务:古代的一种建筑习俗或设计理念。
轩楹:门窗或房屋的框架,代指房屋。
省斤锯:节省木材,不浪费。
绿阴:绿色的树荫。
松梢:松树的顶端。
翻译
松涛声似乎在催促风的吹动,声音虽小却不像笙簧般轻盈,大也不像雷声般震撼。
即使没有风,松林中也会自然生出清新的气息,仿佛风儿拂过一般。
古人常选择在松树旁建造楼房,主要是为了简约,减少木材砍伐。
楼台要建得与周围的绿荫齐平,不要让它超过松树的梢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玑所作的《松风楼篇》,描绘了松林间的风声和自然气息。首句“松声欲动风声催”,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松涛与微风相互呼应的情景,仿佛松树的声音在风的催促下即将响起。接下来的“细非笙簧大非雷”进一步强调了风声的细腻与松声的悠扬,不同于笙簧的音乐和雷鸣的震撼。

诗人接着想象即使没有风吹,松林本身也能带来“爽气如风来”,表达了松林中自然清新的感觉。他提倡在松林旁边建造房屋,应该顺应自然,如“傍松作楼古为务”,并且在设计时要考虑到与松树的高度协调,“小著轩楹省斤锯”,尽量减少对树木的破坏。

最后两句“楼低要与绿阴平,勿令高过松梢去”,强调了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要求楼阁的高度不超过松树梢头,保持与绿色松荫的平衡,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尊重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松风楼的建造理念,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作者介绍

徐玑
朝代:清

猜你喜欢

园居杂咏二十首为顾玄言作·其十三曲引

林下翳犹在,清溪澹不流。

江山阅人世,惆怅昔贤游。

(0)

竹在亭四绝为贞吉赋·其一

高节凌霜雪,孤根有岁年。

若论梁苑赋,三径是青毡。

(0)

自赣石舟行数百里山水多可游涉未能申独往之兴记以八绝·其八

感激龙门谊,凄凉下士风。

鸿冥不可企,江水自流东。

(0)

自赣石舟行数百里山水多可游涉未能申独往之兴记以八绝·其三

栋宇非长物,弦歌有妙思。

畸人虽委蜕,幼妇独留碑。

(0)

答张仪仲陈伯求过北园草亭

野客归来问旧溪,遥林应与北山齐。

沧溟雨气垂天际,越井风光在竹西。

过客长留门外履,新诗多满壁间题。

辟疆自有田园兴,花下壶觞屡为携。

(0)

西庄耕云堂新成陈太守同诸子过访用韵·其一

三径频来藉碧苔,一区吾岂草玄才。

旋呼白鹤为童子,笑指春江是绿醅。

隔岸黄尘休举扇,西山晴色好登台。

金门错忆浮生事,何似林中酒一杯。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梅尧臣 程敏政 陈献章 韩淲 杜甫 刘崧 范成大 邓云霄 朱熹 黄庭坚 顾璘 李白 顾清 方回 丘逢甲 周紫芝 杨士奇 李梦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