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僧归护国寺》
《送僧归护国寺》全文
宋 / 李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高迹宁留得,禅心万法空。

来从丹阙下,去返赤城中。

入舫袈裟月,穿林锡杖风。

何时结香社,宴寂与师同。

(0)
翻译
高尚的足迹怎能长久留存,禅心看待万物皆为空无。
你从道教宫殿下来,又返回到赤城山中。
身披袈裟进入船舱,穿过树林的是锡杖风声。
何时能与你一同建立香社,共度宁静的修行生活?
注释
高迹:高尚的足迹。
宁:怎能。
留得:长久留存。
禅心:禅修的心境。
万法:万物。
空:空无。
丹阙:道教宫殿。
下:下来。
去返:返回。
赤城:赤城山。
舫:小船。
袈裟:僧侣的长袍。
月:月光。
穿林:穿过树林。
锡杖:僧人的手杖。
风:风声。
结香社:建立香社。
宴寂:共度宁静。
师:导师,这里指僧侣。
同:一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师返回庙宇的情景,充满了对佛法修持生活的向往和赞美。首句“高迹宁留得”表达了对远离尘世、寂静高地的向往与留恋之情;“禅心万法空”则揭示了诗人对于禅宗“一切皆空”的哲学认识。

接着,“来从丹阙下,去返赤城中”两句,描绘了僧人的行踪,从高峻的丹阙(山名)下来,又返回位于赤城中的庙宇。这里不仅是地理位置的指示,更象征着心灵的归宿。

“入舫袈裟月,穿林锡杖风”两句则生动描绘了僧人乘舟、携带禅杖行走于山林之间的情景。月亮下,穿梭在树木间,既是对自然之美的享受,也是对佛法修持生活的热爱。

最后,“何时结香社,宴寂与师同”表达了诗人对于与僧人共聚、共同修行的渴望。这里的“香社”可能指的是一种宗教仪式或是一种精神上的团体,而“宴寂”则是希望能够在宁静中与师傅一道,共同享受禅定的快乐。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归寺过程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美学追求,也透露出对佛法、自然和精神修持生活的深切情感。

作者介绍

李及
朝代:宋

宋范阳人,后徙郑州,字幼几。登进士第。历官大理寺丞、三司户部副使、工部侍郎,曾知陇、延、秦、杭、郓等州及应天、河南等府。所至简严,乐道人善。知杭州时,不事宴游。在郡数年,不市一物,及离任,唯市《白乐天集》一部。后召拜御史中丞。卒年七十。谥恭惠。
猜你喜欢

云龙

乾坤成列神流通,纯阳附阴生神龙。

伸屈妙运参帝功,一鼓絪缊油云从。

飞翔四海雨域中,万汇焦枯仰化融。

苦时潜德来奋踪,群生渴想心忡忡。

雷鸣云起德斯普,变化循环自今古。

(0)

寄当阳袁皓明府

高人为县在南京,竹绕琴堂水绕城。

地古既资携酒兴,务闲偏长看山情。

松轩待月僧同坐,药圃寻花鹤伴行。

百里甚堪留惠爱,莫教空说鲁恭名。

(0)

春怨

花满帘栊欲度春,此时夫婿在咸秦。

绿窗孤寝难成寐,紫燕双飞似弄人。

(0)

入商山

早入商山百里云,蓝溪桥下水声分。

流水旧声人旧耳,此回呜咽不堪闻。

(0)

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

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

林下有塌翼,水中无行舟。

千室但埽地,闭关人事休。

老夫转不乐,旅次兼百忧。

蝮蛇暮偃蹇,空床难暗投。

炎宵恶明烛,况乃怀旧丘。

开襟仰内弟,执热露白头。

束带负芒刺,接居成阻修。

何当清霜飞,会子临江楼。

载闻大易义,讽兴诗家流。

蕴藉异时辈,检身非苟求。

皇皇使臣体,信是德业优。

楚材择杞梓,汉苑归骅骝。

短章达我心,理为识者筹。

(0)

宋州东登望题武陵驿

梁宋人稀鸟自啼,登舻一望倍含悽。

白骨半随河水去,黄云犹傍郡城低。

平陂战地花空落,旧苑春田草未齐。

明主频移虎符守,几时行县向黔黎。

(0)
诗词分类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诗人
赵令畤 徐陵 李九龄 杨炎正 孙星衍 赵葵 潘尼 谢道韫 武则天 杭世骏 杨素 端方 陈尧佐 崔国辅 李治 黄巢 赵时春 方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