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
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
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
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
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
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
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
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
这首诗是六祖慧能大师的《示智通偈》,体现了禅宗直指心性的思想。首句“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表达的是对真理的直接洞察和理解,这种智慧如同圆镜一般清净明亮,没有任何污染。
接着,“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进一步阐述了这种智慧是自然而然,不需通过努力获得,它本身就是完成一切事务的智慧,与大圆镜相似。
“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则指出轮回之果和因缘的转变,不过是在语言上讨论,并没有实际的实体。这句话揭示了佛教中“空”的概念,强调现象世界的不实质。
最后,“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劝诫我们在轮回的过程中,不应执着于任何事物,当达到无执著的状态时,就能如同那伽(即阿罗汉)一样达到永久的宁静。这里强调了放下执着,达到心灵自由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简洁而深邃的语言,揭示出禅宗对于心性的直接体认,以及对轮回与解脱的独到见解,是一首蕴含深刻佛理的偈颂。
我方困于酒,因君亦思止。
公心周诰前,兴在陶诗里。
尝观复初爻,端拜颜氏子。
所贵进我德,宁顾俗憎喜。
但恐言语多,口过从兹起。
圣贤本在人,浊醪空妙理。
曲生虽可交,终然不如已。
公能透此关,不止自止矣。
如操有舵舟,何患江无涘。
愿勿逾此心,恒若承大祀。
江水日夜流,春来两涯满。
君家钓矶边,直钩自昏旦。
争席者何人,忘机不知谴。
登高望中原,周道元坦坦。
启蓍得明占,山水互成蹇。
八音正谐和,还爱磬立辨。
商歌尽离骚,反和谁子善。
虞陛垂衣裳,孔庭进瑚琏。
青云乃君宜,野处无乃舛。
知音满乾坤,有力竞推挽。
伤哉附势繁,尚矣言利罕。
衡门闭青春,矻矻事脩纂。
回思白岩诗,同心利金断。
我怀如白岩,闻诗色堪赧。
我昨造君庐,食饮方衎衎。
阶除鸟雀鸣,鹿也游町疃。
天籁时一声,泠风动群窾。
昔闻卧龙翁,长啸比乐管。
尚论三代下,斯人实冠冕。
客从隆中来,遗我书一卷。
与君共展之,疾读不可缓。
春气日以深,江汉日以远。
赠处古有规,勿惮吾侃侃。
笑指东山巅,松枝正堪晚。
《赠刘用熙次白岩·其三》【明·邵宝】江水日夜流,春来两涯满。君家钓矶边,直钩自昏旦。争席者何人,忘机不知谴。登高望中原,周道元坦坦。启蓍得明占,山水互成蹇。八音正谐和,还爱磬立辨。商歌尽离骚,反和谁子善。虞陛垂衣裳,孔庭进瑚琏。青云乃君宜,野处无乃舛。知音满乾坤,有力竞推挽。伤哉附势繁,尚矣言利罕。衡门闭青春,矻矻事脩纂。回思白岩诗,同心利金断。我怀如白岩,闻诗色堪赧。我昨造君庐,食饮方衎衎。阶除鸟雀鸣,鹿也游町疃。天籁时一声,泠风动群窾。昔闻卧龙翁,长啸比乐管。尚论三代下,斯人实冠冕。客从隆中来,遗我书一卷。与君共展之,疾读不可缓。春气日以深,江汉日以远。赠处古有规,勿惮吾侃侃。笑指东山巅,松枝正堪晚。
https://shici.929r.com/shici/xag8Ual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