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落星寺》
《落星寺》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崒云台殿起崔嵬,万里长江一酒杯。

坐见山川吞日月,杳无车马送尘埃。

雁飞云路声低过,客近天门梦易回。

胜概唯诗可收拾,不才羞作等闲来。

(0)
注释
崒云台殿:高峻的台殿。
崔嵬:高大险峻。
万里长江:广阔的长江。
一酒杯:比喻极小。
吞日月:吞没日月,形容山川壮丽。
杳无:渺茫无踪。
车马:代指世俗的繁忙。
尘埃:尘土,象征世俗纷扰。
雁飞云路:大雁在云中飞翔。
声低过:声音低沉而掠过。
客近天门:旅人接近天宫般的景象。
梦易回:梦境容易被打断。
胜概:壮丽景色。
收拾:记录、描绘。
不才:自谦之词,无才。
等闲:随便,轻易。
翻译
高峻的崒云台殿巍然耸立,如同把万里长江化作一杯酒。
坐在这里,看山水日月变换,车马尘埃都消失在远方。
大雁低鸣飞过云端,旅人接近天门,梦境容易醒来。
美景唯有诗歌能记录,我无才,羞于随意来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观的山川景象,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将自然之美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首句"崒云台殿起崔嵬"展现了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既是对雄伟景色的描绘,也是对精神世界高度的象征。紧接着"万里长江一酒杯"则将宏大的自然景观与个人微不足道的情感相比喻,表达了诗人面对壮丽山川时的心境。

"坐见山川吞日月"一句,把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化为具体可见的物象,展现了诗人对于宇宙之大的体验与感悟。"杳无车马送尘埃"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远离尘嚣的心境,展示了诗人的清高与淡泊。

接下来的"雁飞云路声低过"和"客近天门梦易回"两句,以雁的飞行和云路的声音,以及对遥远天门的追思,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灵魂飞扬的意境。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对于更高精神领域的向往。

最后两句"胜概唯诗可收拾,不才羞作等闲来"则是诗人对自己艺术创作的一种自谦和反思,通过这些词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与执着追求。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也流露出其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西陬牧唱词二十六首·其十一

也道居丧不着徘,墨衰聊用布为衣。

不愁今岁寒无帽,新向坟头送葬归。

(0)

伊犁纪事诗四十三首·其十五

城隅两日霁寒威,韦曲词人尚下帏。

趁得南山风日好,望河楼下踏春归。

(0)

友古

学行焉敢望前人,物化传来局局新。

丽泽此心还自计,欲将河洛代雷陈。

(0)

云庄纪物三十一韵

老深酬懒癖,幽胜属庄家。

走院溪藤暗,缘邱坞竹斜。

野苹时卧鹿,埳井乱鸣蛙。

阴壑蒲初笋,陂陀蕨正芽。

齑行令公韭,盘剥故侯瓜。

山柿辞残蒂,崖梅落故丫。

砂精霜候橘,粟细雨前茶。

壁桧悬丝纽,冈桃散锦葩。

药苗阑错种,石乳穴粗爬。

海阔潮双信,蜂喧日两衙。

褰帏过林鸟,拄杖落岩花。

邻里鸡豚盛,晨昏鹳鹊哗。

三阳时转泰,一熟岁仍加。

事育差年计,轮回宛物华。

士风存梗概,人语隔烟霞。

兔狡何曾得,鱼驯渐可叉。

抱宽馀垢纳,持少断污邪。

豪兴閒还觅,颓龄促任赊。

苍精化猿鹤,绿骨幻龟蛇。

末路看如砥,浮生似有涯。

诗材衰愈退,饮量晚微加。

礼让闻邹鲁,怀柔忆汉巴。

历危欺足茧,乘醉岸巾纱。

风掣垂天翼,星回贯月楂。

无钱具鲑米,与客且桑麻。

斋集僧鱼供,膰分社鼓羓。

至音传要妙,大雅会亨嘉。

鬼凿仙龛细,柴联栈道遐。

规规投索莫,颇颇谢纷拿。

学窃董生苦,词疑左氏誇。

帝临收暮局,一著敢容差。

(0)

溪堂偶成

最阴森处一溪堂,天与山人住小庄。

风挟潮声来远屿,雨移云气上晴冈。

桑田隐约经三变,野鹤遨游领八荒。

进履青壶参妙诀,洞中日月此教长。

(0)

寿彭幸庵孙九峰·其一

询谋黄发诏应同,公自西来我自东。

一代才猷几司马,两人心迹旧冥鸿。

头颅未负移山力,精血凭酬补石功。

最有居閒图报地,挽回约质赞尧风。

(0)
诗词分类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诗人
袁凯 汤显祖 卢照邻 赵构 于石 李群玉 刘挚 段克己 张纲 陈孚 戴叔伦 宋之问 曹操 王令 俞明震 沈宜修 吴敬梓 况周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