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潭如镜不飞尘,花径深藏洞壑春。
灵运凿山因作主,郑庄置驿远通宾。
新题殿角悬金额,旧倚窗扉化玉人。
闻道太常方禁酒,步虚声里夜朝真。
仙潭如镜不飞尘,花径深藏洞壑春。
灵运凿山因作主,郑庄置驿远通宾。
新题殿角悬金额,旧倚窗扉化玉人。
闻道太常方禁酒,步虚声里夜朝真。
这首诗描绘了铜官山中隐逸生活的静谧与神秘。首联“仙潭如镜不飞尘,花径深藏洞壑春”以“仙潭”、“花径”、“洞壑”等意象,营造出一个远离尘嚣、充满生机的隐居环境。潭水清澈如镜,没有一丝尘埃,花径蜿蜒深入幽谷,春意盎然,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自然美景。
颔联“灵运凿山因作主,郑庄置驿远通宾”引用古代文人和官员的故事,借以赞美隐士史恭甫的高洁志趣和广纳宾客的情怀。谢灵运曾凿山造寺,郑庄公则设驿站以方便远方宾客,这里通过典故的运用,表达了对史恭甫高尚品格的敬仰。
颈联“新题殿角悬金额,旧倚窗扉化玉人”描绘了史恭甫居所的装饰与氛围。殿角悬挂着珍贵的金额,象征着财富与尊贵;而旧日倚靠窗扉的女子,如今已化为玉人,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同时也增添了诗中的神秘色彩。
尾联“闻道太常方禁酒,步虚声里夜朝真”点出了诗人的访问背景。在古代,太常是掌管祭祀礼仪的官职,此处可能暗指朝廷的某种规定或风尚。诗人听到消息说太常正在禁止饮酒,于是他在夜晚的步虚声(道教仪式中的唱经声)中,仿佛与真正的神仙世界相连接,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铜官山中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高尚人格的赞美以及对精神自由的向往,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蝶粉黏花菂,桐泪沾帘额。罗衣浑不整、难消息。
屏风数尺,疑有云山隔。凭著青鸾翼。
月影通廊,那回相见加密。好天良夕,一别真轻掷。
但有金缕枕、馀香迹。碧云何际,照那人颜色。
无语深相忆。得来时,有个梦儿成匹。
上清沦谪,莽乾坤、赢得二分明月。
几度客星淮海畔,寂寞江都相业。
铁骨冰心,忠魂寄托,梅岭今萧瑟。
蕃釐观在,天人一例香歇。
午瓯清茗寒泉,何须浊酒,翠袖襟尘泼。
六代江山趋眼底,全胜淮东揽得。
烟雨楼台,风流人物,几换红羊劫。
御题留处,南朝旧恨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