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再作太学幡》
《再作太学幡》全文
明 / 石宝   形式: 古风

三尺布,踰仞竿。

太学诸生朝举幡,谁其救者司隶冤。

回天转日谅不难,请君先为遮道言。

驰道不可行,使者安可闭。

车马已没官,有过各宜悔。

但愿相公屈于理,无使司隶屈于势。

庶为邦家保廉耻。

廉耻一坏公莫轻,拜尘颂功风始成。

(0)
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古代太学中的一幕,通过布与竿的对比,隐喻着权力与正义之间的较量。诗中的“三尺布,踰仞竿”形象地展现了布的柔软与竿的高耸,象征着不同力量的对比。接着,“太学诸生朝举幡”描绘了学生们在早晨举幡的情景,可能寓意着他们对某种正义或理想的追求。

“谁其救者司隶冤”一句表达了对司隶(古代官职,负责监察)的冤屈之感,暗示了当时社会可能存在的一些不公和压迫。诗人呼吁“回天转日谅不难,请君先为遮道言”,表达了对改变现状、伸张正义的渴望,并希望人们能够站出来发声,阻止不公正的事情发生。

“驰道不可行,使者安可闭”强调了道路的畅通与使者行动的自由,暗指社会秩序和官员行动的正当性。接下来的“车马已没官,有过各宜悔”则提醒人们,当权者的错误行为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最后,“但愿相公屈于理,无使司隶屈于势”表达了诗人希望高层官员能基于道理行事,而不是屈从于权势的压力。这反映了对公平正义的坚持,以及对维护社会道德底线的重视。“廉耻一坏公莫轻,拜尘颂功风始成”则强调了廉洁与羞耻心的重要性,一旦这些道德观念崩溃,社会风气将开始败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探讨了权力、正义、道德与社会秩序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了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石宝
朝代:明

真定府藁城人,字邦彦,号熊峰。成化二十三年与兄石玠同举进士。与修《大明会典》。累擢为礼部尚书兼学士掌詹事府事。授检讨。嘉靖三年以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守己鲠狷,持论坚确,进退凛然。辞归时襆被一车而已,都人叹其廉洁。所作诗淹雅清峭,讽谕婉约,有词人之风。有《熊峰集》、《恒阳集》。
猜你喜欢

悲昔游

昔吟梁父思泰山,又歌牛角悲其寒。

鲍徐英魄今何在,岭云关月何漫漫。

少强眼为伤时切,老大昏花心易急。

石岩题墨几秋风,人世功名杳无迹。

君不见汉千秋,唐马周,玄谈徒步皆公侯。

贾生竟止梁王傅,三世郎官虚白头。

风云自古虽伤偶,用舍何尝系能否。

但知信足任平生,计度不如多饮酒。

愿将梁父吟,变作杜宇之声音。

愿将牛角歌,转调紫芝弦玉琴。

五陵石马散黎轴,惟有箕山青到今。

(0)

送曾公衮赴宣幕

当年枳棘蕴飞凰,遗爱犹存蔽芾棠。

秋水红蕖新幕府,春风绿草旧池塘。

芝生瑶圃三重秀,玉出蓝田一尺长。

去去宣城勿留滞,谢家勋业待诸郎。

(0)

送吴坚白归朱阳

自愧亦何得,高人辱远寻。

联床经日久,看月每更深。

几点忧时泪,百年为道心。

明朝分袂去,谁更是知音。

(0)

戴帅初九日无憀以满城风雨近重阳为韵七首袖而示余因次其韵·其二

迩来三五年,处处罹过兵。

谁能宴龙山,无复游彭城。

今兹九日至,正尔百感生。

仰天破帽落,失笑还自惊。

(0)

避难西坑用瀹韵

春雨宜农耕,逆旅愁坐雨。

雪寒饥杀人,豪富雪中舞。

忧乐古来殊,欲说头自俯。

见山岂不爱,身危心不武。

入深复入深,有谷如子午。

生死未可知,谁能问甘苦。

(0)

庚寅仲冬七日醉书梅山弟家

我来不为一醉期,忽焉一醉留者谁。

山川无言岂有意,阴与造物昌吾诗。

吾诗不受世促迫,亦不肯与人谐嬉。

鸢飞戾天鱼跃渊,动笔自有风月随。

我欲写时君莫问,君欲问时我不知。

此时此意有此乐,梅山□梅花开时,为我痛饮而读之。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蓝采和 湘驿女子 盛度 王仲元 赵光远 刘程之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魏知古 蔡新 薛媛 史青 黄丕烈 颜仁郁 胡令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