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时柏未栽,榜杏为轩名。
柏今已可爱,题柏轩始清。
贤者安厥居,中怀渺无营。
日来对柏坐,心适眼自明。
草经谢今说,寄意遗俗声。
落落守岁寒,常恐为柏轻。
昔时柏未栽,榜杏为轩名。
柏今已可爱,题柏轩始清。
贤者安厥居,中怀渺无营。
日来对柏坐,心适眼自明。
草经谢今说,寄意遗俗声。
落落守岁寒,常恐为柏轻。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冯山在利州漕宇八景之一的“柏轩”中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比昔时与现今,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首句“昔时柏未栽,榜杏为轩名”,以对比手法开篇,暗示过去这里并非柏树之所,而是以杏树命名的轩阁。接着,“柏今已可爱,题柏轩始清”两句,转折至现今,点明柏树的种植使得此处环境更加清新宜人,题名为“柏轩”。
“贤者安厥居,中怀渺无营”两句,诗人借物喻人,赞美那些像柏树一样,内心平静、不为世俗所扰的贤者。接下来,“日来对柏坐,心适眼自明”则直接描写诗人自己每日前来,面对柏树静坐,心灵得到净化,目光也变得清明。
“草经谢今说,寄意遗俗声”两句,诗人通过草木的变化,寄托了对当今社会复杂纷扰的感慨,希望人们能像草木一样,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宁静。
最后,“落落守岁寒,常恐为柏轻”表达了诗人对柏树坚韧不拔精神的敬仰,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担忧,担心自己或他人未能坚守本心,被世俗所轻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柏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象的反思,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情感真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