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凄凄。雨霏霏。风雨夜寒人别离。梦回还自疑。
蛩声悲。漏声迟。一点青灯明更微。照人双泪垂。
风凄凄。雨霏霏。风雨夜寒人别离。梦回还自疑。
蛩声悲。漏声迟。一点青灯明更微。照人双泪垂。
这首诗是王之道的《长相思(其五)》,创作于宋代。这是一首表达离别之苦和深夜寂寞心境的小品。诗人巧妙地运用了风、雨、蛩声与漏声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孤独的氛围。
诗的开篇“风凄凄。雨霏霏。”两句,以简洁有力的笔触描绘了一场夜雨的凄厉气氛,风和雨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荒凉萧瑟之感。紧接着,“风雨夜寒人别离。”一句,则将这份自然界的阴冷与人的别离之苦相连,情感上的孤独与现实中的隔阂交织,使得心境更加凄楚。
“梦回还自疑。”表达了诗人在梦中与所思之人相见,但醒来后发现只是幻觉,不禁陷入深深的怀疑和无尽的哀伤。这种心理活动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远方亲人的渴望以及对现实的不甘。
“蛩声悲。漏声迟。”两句,通过蛐蟀的鸣叫与夜半时分的滴答声,再次强化了凄凉的氛围。这些声音在静谧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它们似乎也在诉说着诗人内心的哀伤和寂寞。
最后,“一点青灯明更微。”则是对室内景象的细腻描绘,点亮的一盏青灯,不仅照亮了屋内的黑暗,更映照出诗人的双泪。这里的“青灯”可能指的是油灯,因其光线柔和而微弱,与其他部分的情感氛围相得益彰。
“照人双泪垂。”一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在这寂静夜晚中的哀伤情绪。眼前的青灯不仅没有带来温暖,反而让他的泪水更加汹涌。这泪水,既是对亲人的思念,也是对现实无力改变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风雨夜景和室内细节的精致描绘,以及对梦境与现实交织的心理活动探讨,展现了诗人深沉而复杂的情感世界。
甘雨昨日足,今日岂不游。
文漪散清沼,绿树未惊秋。
步出西郭门,浩浩江汉流。
危樯隘川浦,乃有远人舟。
江租赴海漕,惊沙无定沤。
号呼走群吏,肉食怀鄙谋。
及时不归耕,卒岁何用周。
悄悄绿发子,还家多白头。
为农极凋瘁,犹用苦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