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陟山阁,佳日授衣初。
四壑俱摇落,极目情未舒。
岂有素心侣,俗驾阗郊墟。
荡舟出泾口,悠然返敝庐。
采菊对樽酒,蔬食甘无鱼。
拙养心所适,闭门十年余。
屏迹澹尘想,吾生惟晏如。
秋风日瑟瑟,向夕增欷歔。
阳乌悄方至,寒蛩鸣已疏。
物候疏经变,岁时良不居。
栖栖鲁中叟,徒劳问溺沮。
处世苟无术,再咏耽师书。
登高陟山阁,佳日授衣初。
四壑俱摇落,极目情未舒。
岂有素心侣,俗驾阗郊墟。
荡舟出泾口,悠然返敝庐。
采菊对樽酒,蔬食甘无鱼。
拙养心所适,闭门十年余。
屏迹澹尘想,吾生惟晏如。
秋风日瑟瑟,向夕增欷歔。
阳乌悄方至,寒蛩鸣已疏。
物候疏经变,岁时良不居。
栖栖鲁中叟,徒劳问溺沮。
处世苟无术,再咏耽师书。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九月九日登高望远,感受秋日景色的细腻情感。首句“登高陟山阁,佳日授衣初”点明了时间与地点,诗人选择在美好的日子登高,穿上新衣,预示着对生活的美好期待。接下来,“四壑俱摇落,极目情未舒”描绘了秋天万物凋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不满足。
“岂有素心侣,俗驾阗郊墟”一句,诗人感叹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伴,只能在世俗的喧嚣中独自前行。随后,“荡舟出泾口,悠然返敝庐”展现了诗人乘舟出游,最终回归简朴居所的情景,体现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采菊对樽酒,蔬食甘无鱼”描绘了诗人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通过采摘菊花饮酒,吃着简单的蔬菜,享受着自然的馈赠。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也反映了他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拙养心所适,闭门十年余”表明诗人通过自我修养,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即使闭门不出多年,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充实。接下来,“屏迹澹尘想,吾生惟晏如”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秋风日瑟瑟,向夕增欷歔”写出了秋风渐紧,傍晚时分诗人更加感伤的情绪。而“阳乌悄方至,寒蛩鸣已疏”则通过太阳和寒蛩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季节更替带来的寂寥氛围。
最后,“物候疏经变,岁时良不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栖栖鲁中叟,徒劳问溺沮”则以鲁中老翁的形象,表达了对人生困惑与追求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时间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内心世界不断探索与追求的精神。
同听精舍对床雨,忆著西湖一舸天。
何必钱神能使鬼,只须酒圣与逃禅。
作文自昔少称意,种学何时大有年。
冻饿一生祇百岁,声名须在后来传。
我初未识子,已知子能文。
春风吹我衣,暮召入九阍。
众中得子辞,默许非他人。
方将引飞黄,使出万马群。
差之在须臾,气沮不复论。
大明临万物,我亦傍车尘。
相逢扶桑侧,一揖意自亲。
屈子果由我,相示以无言。
同行千步廊,揽辔金马门。
归来客舍中,未及还往频。
东舟载子去,千里不逡巡。
今者坐瓯越,相望若参辰。
忽有海上使,问我及墙藩。
得子百篇作,读之为忻忻。
大章已逸发,小章更清新。
远去笔墨畦,徒识斧凿痕。
想当经营初,落纸有如神。
勉哉不自止,直可窥灵均。
我老未厌此,持誇希代珍。
朝吟忘日昃,暮吟忘日曛。
发声欲荐子,自笑不足云。
《答葛蕴》【宋·曾巩】我初未识子,已知子能文。春风吹我衣,暮召入九阍。众中得子辞,默许非他人。方将引飞黄,使出万马群。差之在须臾,气沮不复论。大明临万物,我亦傍车尘。相逢扶桑侧,一揖意自亲。屈子果由我,相示以无言。同行千步廊,揽辔金马门。归来客舍中,未及还往频。东舟载子去,千里不逡巡。今者坐瓯越,相望若参辰。忽有海上使,问我及墙藩。得子百篇作,读之为忻忻。大章已逸发,小章更清新。远去笔墨畦,徒识斧凿痕。想当经营初,落纸有如神。勉哉不自止,直可窥灵均。我老未厌此,持誇希代珍。朝吟忘日昃,暮吟忘日曛。发声欲荐子,自笑不足云。
https://shici.929r.com/shici/48ZYaBZBrS.html
眼前百种并愁予,风日凄凄野外居。
落雁沙边水清浅,蜕蝉枝上叶萧疏。
一身病著残光景,尽室贫依古屋庐。
物色情怀两岑寂,更无人问客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