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静无由静,思归不得归。
干时虚碌碌,怀往迥依依。
菊酒还吹帽,玄霜未授衣。
知他蘧伯玉,曾悟少年非。
爱静无由静,思归不得归。
干时虚碌碌,怀往迥依依。
菊酒还吹帽,玄霜未授衣。
知他蘧伯玉,曾悟少年非。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怀念和寂寞之情。"爱静无由静,思归不得归"表达了诗人内心对于平静生活的向往,但又无法达到这种状态,对于归去的渴望却无法实现。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不安。
"干时虚碌碌,怀往迥依依"则形象地描绘了时间在流逝,空留下无谓的忙碌,而诗人的思念却如同长长的绸缕,盘旋不绝。这里的“干时”指的是虚度光阴,“虚碌碌”形容时间的流逝和心中的茫然感。
"菊酒还吹帽,玄霜未授衣"是对景物的描写。秋天的菊花尚可酿酒,但霜露却已经开始降临,诗人尚未准备好过冬的衣物。这两句通过具体的事物,强化了秋暮的萧瑟感和诗人的不备。
最后两句"知他蘧伯玉,曾悟少年非"则是诗人对往昔岁月的一种反思。这里的“蘧伯玉”是一种美石,比喻纯洁高洁之物;“少年非”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青春时光的认识,意识到当年的某些行为或想法如同美石般珍贵,但也已不再属于自己。这两句透露出一种超脱和成长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静谧生活的向往、时间流逝的无奈、秋天萧瑟景象的描绘,以及对过往青春岁月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