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凤凰台上忆吹箫》
《凤凰台上忆吹箫》全文
清 / 李岳瑞   形式: 词

皓月仍圆,西风昨夜,一年容易惊秋。

泻沈沈银汉,无语东流。

正是羁心撩乱,何堪更、砧杵声遒。

销魂处、红鹣绮梦,白雁边愁。悠悠。

夜凉如水,恰小扇轻衫,渐昵香篝。

也知非吾土,强俯登楼。

一发中原隐隐,凭谁挽、落日神州。

空惆怅、公无渡河,试奏箜篌。

(0)
鉴赏

此诗《凤凰台上忆吹箫》由晚清至民国初年的诗人李岳瑞所作,其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以月夜之景抒发了游子思乡之情。

首句“皓月仍圆,西风昨夜,一年容易惊秋”描绘了一幅月圆风起、秋意渐浓的画面,暗含时光流逝、季节更替的感慨。接着“泻沈沈银汉,无语东流”以银河比喻时间的流逝,虽无言却蕴含深意,引人思考生命与时间的关系。

“正是羁心撩乱,何堪更、砧杵声遒”两句,直接点明了游子在外的孤独与思乡之情。砧杵声,古代妇女捣衣的声音,常用来象征离别和思念,此处更是加重了诗人内心的纷乱与痛苦。

“悠悠。夜凉如水,恰小扇轻衫,渐昵香篝”描绘了一幅夜深人静、凉风习习的场景,诗人以“小扇轻衫”自比,暗示了自己在异乡的孤单与无奈。“渐昵香篝”则表达了对故乡温暖与熟悉的怀念。

“也知非吾土,强俯登楼”两句,诗人虽然身处异乡,但内心依然坚守着对家乡的思念与认同,即使身处他乡,也努力适应,试图找到一丝慰藉。

“一发中原隐隐,凭谁挽、落日神州”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与忧虑,仿佛看到了遥远的中原大地,却不知如何挽留那即将西沉的落日,寓意国家的衰败与无力回天的感慨。

最后,“空惆怅、公无渡河,试奏箜篌”引用了《史记·刺客列传》中“公无渡河”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哀伤,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希望有人能奏响箜篌,唤醒沉睡的神州大地。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介绍

李岳瑞
朝代:清

1852-1927,字孟符,渭城区正阳乡庇李村人。自幼跟刘古愚读书。清光绪八年(1882)中举,次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工部主事,迁工部屯田司员外郎,兼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办铁路矿务事。“戊戌维新”期间,负责接奉传旨要务,同宋伯鲁一起组织关西学会。变法失败后,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10月被革职。遂回咸阳家巾赋闲。光绪三十一年(1905),经张济远邀请,赴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辛亥革命后,一直任清史馆编修,参与编纂《清吏稿》。晚年回归故乡,著有《春冰室野乘》三卷等。
猜你喜欢

时人为王廙语

王廙飞白,右军之亚。

(0)

相思心既劳,相望脰亦悁。

(0)

陆机引里语

趣织鸣。懒妇惊。

(0)

蜀民为许逊谣

人无盗窃,吏无奸欺。我君活人,病无能为。

(0)

答杜育诗

矫矫骏足,繁缨朱就。

(0)

进越河口入江南界矣,随书所见·其三

郊原有人耕,茅屋数椽治。

姑苏城不遥,渐有可人意。

冠盖喧金阊,笙歌集廛肆。

共欣物华鲜,已忘沧桑异。

舟送遗孑归,衢读劝农示。

大吏正招徕,流民何异地。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韩愈 王恽 舒岳祥 王翰 沈辽 陈师道 晁补之 李贺 陆龟蒙 胡寅 全祖望 程俱 米芾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