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中自昔论红线,侠气纵横频掣电。
来作处女君未知,去矣脱兔容谁见。
世上徒夸屋是金,明珠换骨不换心。
一自临邛罢绿绮,只今千载无知音。
闺中自昔论红线,侠气纵横频掣电。
来作处女君未知,去矣脱兔容谁见。
世上徒夸屋是金,明珠换骨不换心。
一自临邛罢绿绮,只今千载无知音。
这首诗《解嘲》由明代诗人景翩翩所作,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女性独立自主、追求内心真实的形象。
首句“闺中自昔论红线”,以“红线”象征着传统婚姻中的束缚与约定,暗示女性在传统观念下的被动地位。然而,“自昔”二字表明这种观点并非现代独有,而是自古以来的传统观念。这句诗既是对历史传统的反思,也预示了下文女性角色的转变。
“侠气纵横频掣电”描绘了一位女性形象,她不拘泥于传统的性别角色,行事果断、勇敢,如同闪电般迅速而有力。这里的“侠气”不仅指侠客的豪情壮志,更暗含了女性在社会中寻求自我实现、打破束缚的决心。
接下来的“来作处女君未知,去矣脱兔容谁见”,进一步刻画了这位女性角色的多面性。她既可以是温婉的处女,也可以是迅捷如脱兔的战士。这种转变体现了女性在不同情境下的灵活应对,以及对自我身份的主动选择和探索。
“世上徒夸屋是金,明珠换骨不换心”则揭示了社会对于物质财富的盲目崇拜,与真正内在价值的忽视。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精神追求和内在品质的重要性,呼吁人们超越表面的物质追求,关注更为深刻的人性和心灵的价值。
最后,“一自临邛罢绿绮,只今千载无知音”借用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表达了知音难觅的感慨。在这里,“绿绮”象征着才华与艺术,而“知音”则是能够理解并欣赏这种才华的人。这句话既是对个人遭遇的感叹,也是对普遍现象的反思——在追求功利的社会中,真正能够理解和支持独特个性和才华的人越来越少。
整体而言,《解嘲》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寓意,探讨了女性角色的转变、社会价值观的偏颇以及个体在复杂社会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展现了诗人对人性、社会和艺术的独特洞察。
帝居七星中紫宸,黄金掣销天开门。
中人传诏不动尘,御府拜赐天炉芬。
郁金苏合百和匀,双虬镂合盘雕纹。
云锦织帕劳天孙,金狻猊拥春空云。
流霞一酌千日醺,寿公遐龄天语温。
朱弦白雪声调新,洞庭之乐人皆闻。
官家异礼尊帝臣,八师七友无此勋。
圣贤一出五百岁,开辟以来能几人。
东方曼倩何足数,三食仙桃识王母。
何当移植上林中,岁岁年年见花吐。
溪上人家自一川,武陵邂逅非神仙。
但令父老不识战,人间何处无桃源。
自从罢武得生活,垂髫小女皆能言。
肯为八方开寿域,庙堂政要公调元。
负石填海海可乾,铸铁削山山可刊。
俟河之清岂易得,眼见太平真复难。
春风辇路宫槐绿,花绕汉宫三十六。
喜入天颜人尽知,奉常新奏升平曲。
前年被衮郊圆天,今年执玉朝涂山。
汉官威仪久不见,三代礼乐俱追还。
太师功大非人力,早向壶天赐新宅。
消得官家驻六飞,画鼓咽咽燕瑶席。
紫宸朝散千官行,四方警奏虚封章。
衮司无事铃索静,牙牌报漏春昼长。
但闻群贤岁歌舞,寿曲声中玉觞举。
青衫小吏亦复欢,自采民谣裨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