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得襄阳郡,依然见昔游。
岘山思驻马,汉水忆回舟。
丹壑常含霁,青林不换秋。
图书空咫尺,千里意悠悠。
画得襄阳郡,依然见昔游。
岘山思驻马,汉水忆回舟。
丹壑常含霁,青林不换秋。
图书空咫尺,千里意悠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徐安贞的《题襄阳图》,通过对一幅画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襄阳这一地方深厚的情感。
“画得襄阳郡,依然见昔游。”诗人通过这幅画,似乎又回到了过去游历过的地方。这里的“依然”二字,表明画中的景象与记忆中的一致,让人感到仿佛置身于过去的场景之中。
“岘山思驻马,汉水忆回舟。”诗人在画面前,不禁想起了岘山停马、汉水回舟的情形。这里使用了典型的意象,将自然景物与情感相结合,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念。
“丹壑常含霁,青林不换秋。”“丹壑”指的是红色的山谷,常年笼罩着轻霭,这里的“霁”是细雨,也可解为薄雾。整句话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四季如秋的画面,生动传神。“青林不换秋”则表达了时间流逝,但这片青林依旧未变,保持着秋天的绿意。
“图书空咫尺,千里意悠悠。”诗人在画前感慨万千,虽然身处远离之地,但心中的情感却如同手中持有的图书一样,触手可及。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画的欣赏,也传递出一种超越空间距离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襄阳风光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融合,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与对美好记忆的珍视。
凤城边。女墙孤雁破寒烟。
清影上,泠泠风露敞秋筵。
澹云新霁夜,浅水晚荷天。问婵娟。
想瑶台、桂阙是何年。今宵昨岁,荒驿舍,雨缠绵。
流光迅,幸逢人月两团圆。
笙箫莲漏下,刀尺琐窗前。酒杯宽。
喜升平、歌舞满长安。
金门倦客,恋庭闱、顿使梁园萧索。
大雅榛芜君崛起,健笔韩欧复作。
排阖纵横,飙回浪激,珠玉随风落。
雄文读罢,瓣香今日重握。
惆怅暑雨红亭,才人萍散,挥袖饥臣朔。
子舍承颜清昼永,细把千秋商略。
申浦奇云,大江华月,高咏恣横槊。
岩栖未稳,相知半在黄阁。
天亦从人意。遣黄熊、几宵飞兆,梦中新记。
隔帐笙镛啼未了,英物不消多试。
更头玉、硗硗奇异。
经月异香吹不散,气充闾、郁郁葱葱地。
须信道,十分喜。掌珠一颗才周岁。
满华堂、宾朋惊看,食牛豪气。
两鬓莫忧秋渐早,万事于人足矣。
便整备、传家之计。
为报凤池烦接引,看飞冲、五色丹山羽。
真个是,应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