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书普慈长老壁》
《书普慈长老壁》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普慈寺后千竿竹,醉里曾看碧玉椽。

倦客再游行老矣,高僧一笑故依然。

久参白足知禅味,苦厌黄公聒昼眠。

惟有两珠红百叶,晚来犹得向人妍。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幽雅的寺庙后院风光。开篇“普慈寺后千竿竹”一句,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竹林之美的空间。接下来的“醉里曾看碧玉椽”,则是诗人对往昔在酒醉中所见寺院屋脊如碧玉般洁净的回忆,这里的“碧玉椽”形象鲜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能力。

然而,随后的“倦客再游行老矣”,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诗人重返旧地,却感受到时光荏苒,岁月流逝,自己的步履已不如往昔般轻快,这里传达了一种对于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

紧接着“高僧一笑故依然”则又转换了氛围,表现出诗人面对老僧超脱尘世、豁达自然的一笑之中所体现出的智慧与宁静,这里的“故依然”四字,透露出一种对精神家园的向往和依恋。

至于“久参白足知禅味”,则是诗人对于长时间修行后的感悟,通过观察寺中的白足(可能指的是寺中长期居住的小动物,如猫或鼠等),领略到禅宗的内在滋味,这里的“禅味”不仅仅是对禅学的理解,更是诗人对于生活和宇宙的深层次感知。

而“苦厌黄公聒昼眠”,则透露了诗人的某种无奈与不满。这里的“黄公”可能是指古代的隐士或高僧,而“聒昼眠”则表达了一种对于世俗纷争和喧嚣生活的厌倦,诗人渴望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

最后两句“惟有两珠红百叶,晚来犹得向人妍”,以鲜明的对比色彩描绘出一幅生动图景。在这里,“两珠”可能是指寺院中的某种装饰或器物,而“红百叶”则是一种植物形象,这里的“晚来犹得向人妍”,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欣赏和珍视,即便是在岁月流逝中,也能发现并享受生活中的美丽。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宋梅

胜地寻香感慨深,古祠零落树阴阴。

可怜炎宋繁华尽,不及梅花冷到今。

(0)

画菊

壁间谁绘傲霜株,淡淡秋容鹤样臞。

三径浑疑香欲动,数枝如见墨初濡。

毫端点缀花多少,篱畔模糊雪有无。

添个渊明来采撷,悠然一幅聚芳图。

(0)

千叶栀子花

虽与馀香别,何曾别样开。

一花分六出,千叶是重台。

玉洁浑无玷,金黄谩夺胎。

寻思天下白,只合友江梅。

(0)

寒食雨·其二

客里换春衣,寒风带雨霏。

渐班榆火禁,初感塞鸿归。

柳絮莺啼乱,梨花蝶趁飞。

丘原坛祭耳,悲念切更微。

(0)

留题南山寺

苍崖千仞入寒云,一水分流照眼新。

潭孕蚌胎珠弄月,石藏虹气玉蒸春。

轮蹄自老青山路,香火谁闲白日身。

愧乏涓埃报君禄,萧条双鬓满衣尘。

(0)

再和贾仲武游狼山

寻春古原头,林梢过朝霂。

狼山连东南,擅美此其独。

抟鹏岌骇势,泼黛森孤麓。

宜樵叶堆松,供茹萌抽竹。

区区介丘北,回视一何䠞。

浑疑杳霭中,爽气每先蓄。

掬泉弄幽清,渴肺初欣沃。

嘘云出羽盖,入鸟洞胸腹。

茫茫宇宙间,千里得寸目。

照发射冷翠,袭裳来远馥。

根株吐乾坤,要会控水陆。

高跻顶初绝,却转道弥复。

楩楠间桐槠,干霄非一木。

覃覃辟宝构,殿阁辉丹绿。

禅客稻饵珠,骚人楮留玉。

游嫌后时追,赏贵前期卜。

眷彼市井徒,乾没走丹毂。

老死不一到,动辍取挛束。

谁知吾辈游,趣尚非搐缩。

拂衣便成往,握手不嫌黩。

句外气争豪,禅中机斗速。

无为苦役役,坐自绊驰足。

纷纷簿领间,与物商直曲。

会须摆红尘,更著轻鞭逐。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梁羽生 曹叡 文征明 启功 卓文君 吉鸿昌 李嘉佑 沈雁冰 惠能 来鹄 唐温如 魏征 林佩环 刘子玄 刘昚虚 李季兰 赵徵明 仲子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