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年踪迹与时违,买得轻舟逐雁飞。
湖面白云吹晚醉,马头红叶点秋衣。
梦回南国疏钟迥,心到东庐落月微。
同想远游君独往,离情中夜托金徽。
廿年踪迹与时违,买得轻舟逐雁飞。
湖面白云吹晚醉,马头红叶点秋衣。
梦回南国疏钟迥,心到东庐落月微。
同想远游君独往,离情中夜托金徽。
这首《偶感》由明末清初诗人何巩道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对远方的向往。
首联“廿年踪迹与时违,买得轻舟逐雁飞”,诗人以二十年的漂泊生活为背景,用“与时违”表达了与时代格格不入的孤独感,而“买得轻舟逐雁飞”则以轻舟随雁飞翔的形象,寄托了对自由与远方的渴望。
颔联“湖面白云吹晚醉,马头红叶点秋衣”,描绘了一幅湖面上白云飘荡、夕阳映照的醉人景象,与马头点缀着红叶的秋景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仿佛是诗人内心深处对时光流逝、岁月静好的感慨。
颈联“梦回南国疏钟迥,心到东庐落月微”,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遥远南方的回忆与向往,以及心中对东庐(可能指某处隐居之地)的细微情感,暗示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憧憬与追求。
尾联“同想远游君独往,离情中夜托金徽”,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同怀有远游之心,但最终只有自己一人踏上旅途的无奈与孤独,通过“离情中夜托金徽”(可能指弹奏乐器以抒发情感),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情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远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挣扎与孤独,具有深刻的情感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太孺贤声众论推,府君经学里人师。
牛衣隐约能偕老,萤火凄凉自课儿。
畴昔黄齑曾百瓮,只今丹桂已双枝。
乌虖卢母哀荣甚,何必人题墓上碑。
君昔闲三纪,朝今聚众贤。
居然峙鸾鹄,不似袭貂蝉。
训俭无钗泽,遗忠有笏传。
将何告明主,事事法隆乾。
寂寞鳏翁掩县斋,吏传刺字睡惊回。
自从黄鹤仙人去,谁遣青牛道士来。
适梦羽衣良有徵,共吟石鼎愧无才。
殷勤问讯西山老,何日山中伴访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