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未慈恩盛,从容最后来。
一从辞墨绶,三徙入乌台。
记动时方好,持衡去不回。
恩荣频出綍,晚遇有馀哀。
丁未慈恩盛,从容最后来。
一从辞墨绶,三徙入乌台。
记动时方好,持衡去不回。
恩荣频出綍,晚遇有馀哀。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彦约为故友李舍人所作的挽章,表达了对李舍人在丁未年间在慈恩寺任职时的怀念以及对其仕途经历的感慨。"丁未慈恩盛"描绘了那个时期的慈恩寺兴盛景象,而"从容最后来"则暗示了李舍人在此时才来到这里,显得有些迟暮。"一从辞墨绶,三徙入乌台"描述了李舍人离开文职,多次调动至不太如意的乌台(可能指御史台),显示出他的仕途波折。
"记动时方好,持衡去不回"进一步强调了李舍人在职期间的努力和坚持,但似乎未能如愿保持平衡或得到应有的回报。"恩荣频出綍"表明他虽然曾受恩宠,但并未持续,"晚遇有馀哀"则表达了对李舍人晚年遭遇的同情和哀悼之情。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深情而又带有惋惜的挽诗,通过对李舍人一生的回顾,展现了他对故人的敬仰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我离鄂渚已十年,吴儿越女空华鲜。
不如上游古形势,四十馀万兵筹边。
中原地与荆襄近,烈士烈兮猛士猛。
泽连云梦寒打围,城接武昌晓排阵。
书生岂无一策奇,叩阍击鼓天不知。
却思仙人白玉笛,胡床醉倚南楼吹。
貂蝉兜鍪两岑寂,若耶溪傍还作客。
空馀黄鹤旧题诗,醉笔颠狂惊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