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鸿名泰岳高,品题不但称诗豪。
平津道远三书罢,古赋词华二鸟遭。
自有神明扶信义,不烦泷吏诉波涛。
陇西门下诚何意,滴酒丛祠感鬓毛。
青史鸿名泰岳高,品题不但称诗豪。
平津道远三书罢,古赋词华二鸟遭。
自有神明扶信义,不烦泷吏诉波涛。
陇西门下诚何意,滴酒丛祠感鬓毛。
此诗《韩祠》由明代诗人黄衷所作,通过对韩祠的描绘,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敬仰与感慨。
首句“青史鸿名泰岳高”以泰山喻韩祠,象征其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如同泰山之巍峨,不可逾越。接下来“品题不但称诗豪”,赞扬韩祠不仅在文学上成就卓著,更在精神层面成为后世推崇的典范。
“平津道远三书罢”一句,通过描述韩祠所在之地远离尘嚣,隐喻韩祠的宁静与深邃,同时也暗示了韩祠作为文化圣地的地位。而“古赋词华二鸟遭”则进一步强调了韩祠在文学艺术上的辉煌成就,如同两只翱翔于天际的鸟儿,展翅高飞,尽显才华。
“自有神明扶信义,不烦泷吏诉波涛”两句,表达了对韩祠所承载的历史正义与道德力量的颂扬,认为它能够庇护信义,无需借助外力解决纷争。这种精神力量,如同守护正义的神明,使人心生敬畏。
最后,“陇西门下诚何意,滴酒丛祠感鬓毛”则表达了诗人对韩祠的深深敬意与感慨。诗人仿佛置身于韩祠之中,通过滴酒祭拜,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岁月的流转,不禁让鬓发染上了一层历史的沧桑。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韩祠在历史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天皇雪消冰始开,天寒赐浴皆龙媒。
奚官剪拂荷君宠,为惜流沙大苑种。
房精夜照荣河水,灵物蜿蜒尽飞起。
春雷十日绕龙池,赤骠骅骝电光里。
唐家天上宴连枝,花萼楼前初鞴时。
红缨并逐仪鸾去,七旒双旌何足奇。
忆昔诵君玉华作,秋月华星动寥廓。
已知志士甘渔樵,独忆神仙閟岩壑。
贾生少年负经济,阮籍穷途苦漂泊。
空谷天寒隐白驹,沧江日暮饥黄鹤。
千里犹看杀气昏,十年不见旌头落。
布衣各拥将帅权,草莽空谈王伯略。
穷冬命驾武夷溪,茆屋山中风雨恶。
黄菊花残枫叶疏,与君沽酒花前酌。
况闻有书献天子,安得排云叫阊阖。
酒酣起舞肝胆雄,宝剑光芒照六合。
英豪遇合终有时,丈夫志在麒麟阁。
云烟惨惨春林里,风雨潇潇涧声起。
荷笠宜耕桑柘村,持竿欲钓桃花水。
吾弟俊年多读书,生怕轩冕来相拘。
布衣拟就涧边老,草坐似习山中癯。
朝廷偶说通贤路,州县临门逼人去。
秋天岭海下鹰鹯,落日川原肃狐兔。
清才直气不入时,坐守古道冲危机。
无人更扫蓝涧屋,有墓已题春雨碑。
生逢兵革离乡邑,故家门巷儿时习。
垄上苍苔覆墓田,城西乔木连寒石。
每忆年年寒食时,轻烟冉冉落花稀。
坟前斗酒无人酹,沙际残碑有字题。
漠漠长河孤鸟没,九泉路杳嗟何及。
银雁秋沉落木黄,金蚕春暝寒泉碧。
漂泊缁尘几日归,故衣线断感春晖。
终天一掬松楸泪,心逐孤云日夜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