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回波乐·其四十八》
《回波乐·其四十八》全文
唐 / 王梵志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悟道虽一饷,旷大劫来因。

释迦登正觉,却礼发心人。

身本不离佛,佛本不离身。

迷心去处暗,明神即辨真。

(0)
鉴赏

这首诗由唐代诗人王梵志所作,名为《回波乐》之四十八。诗中探讨了悟道与修行的深刻哲理。

首句“悟道虽一饷,旷大劫来因”,开篇便点出悟道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自久远的因果循环。这里的“一饷”指的是短暂的时间,暗示悟道的过程虽然迅速,但其根源却深植于漫长的历史之中。

接着,“释迦登正觉,却礼发心人”,提到释迦牟尼佛成佛后,仍向最初发心修行的人致以敬意。这不仅体现了佛法修行的谦逊精神,也强调了每个人在修行道路上的起点和初心的重要性。

“身本不离佛,佛本不离身”,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佛法与个体之间的紧密联系,指出每个人都与佛性相连,而佛性同样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这种观点强调了内在修行与外在行为的统一性。

“迷心去处暗,明神即辨真”,最后两句揭示了在迷失与觉悟之间,真正的辨别力来自于内心的光明。这里“明神”象征着智慧与真理,只有通过内心的觉醒,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达到真正的理解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探讨了悟道、修行与自我认知的主题,展现了佛教思想中关于因果、本我与觉悟的哲学思考。

作者介绍
王梵志

王梵志
朝代:唐   籍贯:卫州黎阳

王梵志[唐](隋末至唐初年间前后在世),唐初白话诗僧,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人。原名梵天,生卒年、字、号生平、家世均不详,隋炀帝杨广至唐高宗李治年间前后在世。诗歌以说理议论为主,多据佛理教义以劝诫世人行善止恶,对世态人情多讽刺和揶揄,对社会问题间或涉及。多数作品思想消极,格调不高。语言浅近,通俗幽默,常寓生活哲理于嘲谐戏谑之间。艺术上比较粗糙,但对认识初唐社会和研究白话诗的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常祀皇地祇五首·其二升降用《正安》

礼经之重,祭典为宗。上公摄事,登降弥恭。

庶品丰洁,令仪肃雍。百祥萃止,维吉之从。

(0)

咸平藉田回仗御楼二首·其二升坐用《隆安》

应门斯御,雉扇爰开。人瞻日月,泽动云雷。

同风三代,均禧九垓。欢心允洽,时咏康哉。

(0)

建隆乾德朝会乐章二十八首.第三盏用《紫芝》

煌煌茂英,不根而生。蒲茸夺色,铜池著名。

晨敷表异,三秀分荣。书于瑞典,光我文明。

(0)

绍兴亲享明堂二十六首·其九徽宗位奠币用《泰安》

于穆帝临,至矣元造。克配其仪,惟我文考。

仁恩广覃,奕叶永保。宗祀惟初,以扬孝道。

(0)

绍兴祀神州地祇十六首.神州地祇位奠玉币用《嘉安》

璇玑谐序,籍敛荐嘉。昭答柔祇,迭奏雅歌。

币琮以侑,仪腆气和。灵其溥临,容与燕嘉。

(0)

绍兴祀太社太稷十七首·其四迎神用

谷资土养,民赖谷生。功利之博,莫之与京。

式严祠坛,因物荐诚。礼具乐奏,惟神顾歆。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董士锡 太白山神 李璟 陈季同 周晋 严忠济 田游岩 王象春 郏亶 崔元略 滕珦 王嫱 梁焘 都穆 温峤 班婕妤 陈时政 叶法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