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九》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九》全文
唐 / 陈子昂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

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

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

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

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

(0)
注释
圣人:指贤君。
忧:忧患。
济:接济。
元元:百姓。
黄屋:车名,古帝王所乘,车盖用黄缯作里子。
瑶台:用玉石装饰的台子。
安可论:更不必说。
西方化:指佛教的教化。
弥:更。
敦:敦厚,淳厚。
穷:穷尽,耗尽。
云构:指高耸入云的建筑群。
夸愚:指如此劳民伤财以夸耀的行为实际上很愚蠢。
适:只。
累:即“物累”,佛道二家视不能超然物外的行为为“物累”。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唐代诗人的作品,通过对比圣人与常人的行为和追求,表达了诗人对于物质财富的批评态度以及对精神清净生活的向往。诗中开篇“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强调了圣贤之人不以私利为重,而是关心民众的福祉,这里的“元元”指的是广大人民或世代。

接着,“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通过对比尧舜时期的简朴宫室与后来的奢侈建筑,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度装饰和追求物质享受的不屑。这里的“黄屋”指的是金碧辉煌的豪华宫殿,而“瑶台”则是用美玉制成的高台,都是象征着权贵阶层的奢侈生活。

诗人随后提到“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这表明了诗人对于西方净土的向往,那里有清净无为的道德和平静的生活。“弥敦”意指这种清净之道越发显得重要。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人们却沉迷于物质财富,不惜耗费大量珍贵的资源去雕刻装饰以彰显自己的地位和尊贵。这种做法在诗人看来是愚蠢的。

“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则描绘了一种奢侈的生活场景,其中宫殿与山林相连,而美玉、珍珠等宝物被用作装饰,显得繁复而烦琐。

“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表达了诗人的疑问,即便是天才匠人也难以创造出完美无瑕的作品,更何况是普通人的力量呢?这反映了对物质财富和奢侈手段的怀疑。

最后,“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则批评了一些自视为聪明之人,其实他们的行为不仅愚蠢且还加深了迷失,导致了更大的混乱和错误。这句话强调了诗人的观点,即真正的智慧在于认识到物质财富的限制和虚幻。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圣贤与凡人,以及批判奢侈生活,传递出了一种崇尚简约、清净生活的思想。

作者介绍
陈子昂

陈子昂
朝代:唐   字:伯玉   籍贯: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   生辰:公元661~公元702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人,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女皇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圣历元年698)时,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
猜你喜欢

志宏复示秋意五篇次韵和之·其四

秋风入虚堂,凄微带烟苇。

堂中拙居士,湛然如止水。

默坐观是心,自觉无纤滓。

不知读何经,但说舍利子。

心清闻妙香,天花散芳蕊。

含容河沙界,方寸知几里。

神光常在目,妙响不离耳。

处处获圆通,谁云钻故纸。

(0)

刘德秀县丞凡五和前篇仆亦五次其韵·其五

隐之刺五羊,归囊香一斤。

恕投湖亭水,内子无饭薰。

欲草廉吏传,恨无班马文。

此风一凋落,披靡如丝纷。

前身是香严,宿习今尚勤。

炉烟凝室炷,印篆缄雕纹。

嗜香犹有癖,于世已如云。

况今花木妍,香风度微芬。

节物岂不佳,老况难强欣。

太常斋日多,十饭九不荤。

唯有鼻孔香,时于静中闻。

未知刘季和,何如荀令君。

且当置是事,一笑同氤氲。

(0)

次韵美祖用元相韵以广后山之意读之汗下愧不自胜·其二

白璧光元在,青云路亦长。

海天从逐臭,郎署会含香。

唾玉分新句,浇愁浣俗肠。

从今秋夜枕,雾草厌闻螀。

(0)

次韵季共月夜见怀竹坡用子绍韵·其八

君房言语举世无,射策未许蒙帝都。

巴人下里不足数,云韶九奏方纯如。

(0)

湖居无事日课小诗·其四

老向华胥占一窗,无心更梦小云郎。

城居可似湖居好,诗味颇随茶味长。

(0)

和故人二首丁卯年九月二十二日梦中得之·其二

目前得已便休休,事业何曾有到头。

客问函三孰为一,月明风静好清秋。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王慎中 释文珦 戴复古 王冕 李攀龙 宋褧 陈宝琛 高启 李昌祺 赵抃 韦骧 白玉蟾 赵熙 洪咨夔 李曾伯 王绂 赵孟頫 杜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