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
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
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
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
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
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
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
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
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
这首诗是一位唐代诗人的作品,通过对比圣人与常人的行为和追求,表达了诗人对于物质财富的批评态度以及对精神清净生活的向往。诗中开篇“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强调了圣贤之人不以私利为重,而是关心民众的福祉,这里的“元元”指的是广大人民或世代。
接着,“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通过对比尧舜时期的简朴宫室与后来的奢侈建筑,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度装饰和追求物质享受的不屑。这里的“黄屋”指的是金碧辉煌的豪华宫殿,而“瑶台”则是用美玉制成的高台,都是象征着权贵阶层的奢侈生活。
诗人随后提到“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这表明了诗人对于西方净土的向往,那里有清净无为的道德和平静的生活。“弥敦”意指这种清净之道越发显得重要。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人们却沉迷于物质财富,不惜耗费大量珍贵的资源去雕刻装饰以彰显自己的地位和尊贵。这种做法在诗人看来是愚蠢的。
“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则描绘了一种奢侈的生活场景,其中宫殿与山林相连,而美玉、珍珠等宝物被用作装饰,显得繁复而烦琐。
“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表达了诗人的疑问,即便是天才匠人也难以创造出完美无瑕的作品,更何况是普通人的力量呢?这反映了对物质财富和奢侈手段的怀疑。
最后,“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则批评了一些自视为聪明之人,其实他们的行为不仅愚蠢且还加深了迷失,导致了更大的混乱和错误。这句话强调了诗人的观点,即真正的智慧在于认识到物质财富的限制和虚幻。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圣贤与凡人,以及批判奢侈生活,传递出了一种崇尚简约、清净生活的思想。
秋风入虚堂,凄微带烟苇。
堂中拙居士,湛然如止水。
默坐观是心,自觉无纤滓。
不知读何经,但说舍利子。
心清闻妙香,天花散芳蕊。
含容河沙界,方寸知几里。
神光常在目,妙响不离耳。
处处获圆通,谁云钻故纸。
隐之刺五羊,归囊香一斤。
恕投湖亭水,内子无饭薰。
欲草廉吏传,恨无班马文。
此风一凋落,披靡如丝纷。
前身是香严,宿习今尚勤。
炉烟凝室炷,印篆缄雕纹。
嗜香犹有癖,于世已如云。
况今花木妍,香风度微芬。
节物岂不佳,老况难强欣。
太常斋日多,十饭九不荤。
唯有鼻孔香,时于静中闻。
未知刘季和,何如荀令君。
且当置是事,一笑同氤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