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翠光中宝焰繁,山楼高下鼓声喧。
两军伎女轻如鹘,百尺竿头电线翻。
金翠光中宝焰繁,山楼高下鼓声喧。
两军伎女轻如鹘,百尺竿头电线翻。
这首诗描绘的是宋代上元节(元宵节)的热闹景象。首句"金翠光中宝焰繁",通过金色和翠绿的光芒,形象地展现了节日夜晚灯火辉煌的场景,"宝焰"可能指的是华丽的灯笼或烟花,繁多而璀璨。次句"山楼高下鼓声喧"进一步渲染了节日气氛,山楼间回荡着喧闹的鼓声,显示出人们欢庆的热烈。
后两句"两军伎女轻如鹘,百尺竿头电线翻"则转而描绘了节日表演的精彩瞬间。"两军伎女"可能是指舞者们分成两队,动作轻盈如鹘(一种猛禽),在高高的竿头进行技艺展示,"电线翻"可能形容她们身姿曼妙,如同电线般灵活翻飞。这四句诗以生动的细节描绘了上元节的繁华与欢乐,展现出宋代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
天地黯淡疑古初,远近依约垂冰壶。
楼阁突兀撑蘧庐,林阜参差自萦纡。
极目似接沧溟虚,流水迤逦随城隅。
客舟飘飖帆影孤,紫幕半罩推蓬图。
须臾四面云模糊,舞风片片细和粗。
带雨点点密更疏,阵复一阵低匀铺。
梅腮破红笑卷舒,柳眼含赤窥荣枯。
水鸭飞去投平芜,野雁鸣来落寒芦。
巷妪追逐携双姝,巧花入时压鬓梳。
艳歌逸响吹笙竽,酒酣意气高阳徒。
莼盘快斫松江鲈,茶鼎渐融女墙酥。
驾言旋返日已晡,马骄不羡灞桥驴。
人言雪瑞庆农夫,况此连雪祥可符,黄土耕桑拱行都。
昔在神霄府。是上皇娇惜,便自酣歌醉舞。
来此人间不知岁,仍是酒龙诗虎。
做弄得、襟情如许。俯仰红尘几今古。
算风灯、泡沫无凭处。即有这,烟霄路。
淮山浙岸潇湘浦。一寻思、柳亭枫驿,泪珠溅俎。
此去何时又相会,离恨萦人如缕。
更天也、愁人风雨。
语燕啼莺莫相管,请各家、占取闲亭坞。
人事尽,天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