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霅水能清,更有人如水。秋水横边簇远山,相对盈盈里。
溪上有鸳鸯,艇子频惊起。何似收归碧玉池。长在阑干底。
苕霅水能清,更有人如水。秋水横边簇远山,相对盈盈里。
溪上有鸳鸯,艇子频惊起。何似收归碧玉池。长在阑干底。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田园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苕霅水能清,更有人如水。" 这两句开篇便点明了主题,苕霅水清澈见底,不仅水清,而且有人性情如同这水一样纯洁。这里的人不只是泛指,而是诗人心目中理想的伴侣,相互之间情深似水。
"秋水横边簇远山,相对盈盈里。" 秋天的水流平静地延伸到远处的山峦,两岸相对,水光闪烁,如同满溢的情感充盈在诗人的心中。
"溪上有鸳鸯,艇子频惊起。" 鸳鸯是形影相随的象征,它们的出现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然而,当小船经过时,它们却频频惊飞,这反映出即便是在宁静的自然环境中,也难免有外界干扰。
"何似收归碧玉池,长在阑干底。"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如同将美好的事物收入心中的碧玉池中,永远珍藏,不再受到外界的打扰。阑干底下,可以理解为心灵深处的安静之地。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精致的自然写生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纯净、宁静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美好事物永恒保存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