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光高楼斗垣低,一曲河声数转堤。
得失寸心安遇合,升沉咫尺隔云泥。
苍烟远树通燕赵,古驿斜阳近鲁齐。
好藉瓣香皈帝座,来追往谏此丹梯。
文光高楼斗垣低,一曲河声数转堤。
得失寸心安遇合,升沉咫尺隔云泥。
苍烟远树通燕赵,古驿斜阳近鲁齐。
好藉瓣香皈帝座,来追往谏此丹梯。
这首诗描绘了文昌阁的壮丽景象与诗人登高望远的感慨。首句“文光高楼斗垣低”以夸张的手法,将文昌阁的高耸与周围环境的低矮对比,凸显出阁楼的雄伟。接着,“一曲河声数转堤”则通过听觉描绘,展现了河水潺潺流过堤岸的声音,营造出宁静而又悠远的意境。
“得失寸心安遇合,升沉咫尺隔云泥”两句,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人生起伏、命运无常的深刻感悟。无论是得还是失,都应保持内心的平静,因为人生的高低起伏就在一念之间,如同云和泥之间的距离那样微小。
“苍烟远树通燕赵,古驿斜阳近鲁齐”描绘了一幅辽阔的自然风光图,远处的烟雾与树木连接着燕赵大地,而夕阳下的古驿站则靠近鲁齐之地,展现出广阔的空间感和历史的厚重感。
最后,“好藉瓣香皈帝座,来追往谏此丹梯”表达了诗人对帝王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待,希望后人能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不断前进。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文昌阁的壮丽景色,更蕴含了深邃的人生哲理和对历史文化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习气不解老,壮心故嵯峨。
忽与乡曲齿,方惊年许多。
有眼不自见,尚谓朱颜酡。
今朝镜中逢,惟悴如枯荷。
形骸既迁变,岁华复蹉跎。
悟此吁已晚,既悟当若何。
乌兔两恶剧,不满一笑呵。
但淬割愁剑,何须挥日戈。
儿童竞佳节,呼唤舞且歌。
我亦兴不浅,健起相婆娑。
碧瓦朱甍上牛斗,妙墨新题森锁钮。
使君笔力挽春来,一夜飞花暗梅柳。
南山与楼相对高,向来千载争雄豪。
八分三字一弹压,众峰戢戢如儿曹。
人间盛事天不隔,急催此雪成三白。
未论千古福邦人,先卜明年满冈麦。
东风酒面吹凝酥,不辞醉倒归相扶。
短歌万一传乐府,湛辈亦与公名俱。